第46部分 (第2/4页)

这可是要折了她的福。”

边说着,看到安溯伯夫人朝自己使眼色,就跟着她一同扶着老人到上位去。

留在原地的安溯伯世子夫人朝众人抿唇笑:“又叫大家见笑了,祖母总是看到有些相似的人啊,就以为遇见故人了。”

众人也跟着笑,想起安溯伯府的老夫人近些年越发认不清人的事,都没放心上。

但魏大太太那头,老人还在絮絮叨叨地说:“你们太失礼了,怎么拦着我和贵人请安,当年在宫中见贵人一面,这难得再着。不过怎么瞧着贵人是越发年轻了,跟个小姑娘似的。”

她一口一个贵人,又说到宫里,魏大太太真的当她是糊涂认不清人。安溯伯夫人是习以为常婆母认错人的事了,但今儿见她一直在反复的说,心里有些好奇,在想她是错认成哪个贵人了。

安溯伯夫人扶她坐下就试探地问:“您老说的贵人,是哪个贵人。”

“就是那位贵人,与陛下感情好着呢,身份最尊贵不过了。”老人嗔她一眼,但还是话语不详。

安溯伯夫人便也不问了。

这真是又糊涂了,老人平生进京不下十回,先帝在的时候也有去的,贵人见多了,也不知道究竟想起哪个陛下来,哪个贵人来。

初宁那头听见世子夫人这样解释,终于松一口气,打起精神继续跟在长辈身招待众位客人。

其间还被不少人拉着就问有没有定亲,问得她一头大汗,心里抗拒却只能笑着应对。这个时候,她就想到徐三叔,一点儿也不想多呆了。

但她明白,这些人打听归打听,也不并见得就是真心说看上自己什么的。因为她再是魏家的表姑娘,也姓宋,她爹爹还被流放,这些人就不会真心说什么话。

让她最为轻松的,倒是安溯伯世子夫人了,她是从京城嫁到杭州来的。不经意与她就说起了京城,两人出生在同一个地方,说起家乡便显得比傍人亲近许多。

不过初宁多数在家里呆着,反倒成了出嫁多年的安溯伯世子夫人跟她说京城景与事,闹得她自己觉得不好意思。

女人们的宴席,就是听听戏,打打牌,说说东家长西家短。魏家那么热闹半天,初宁这魏家外孙女也就被人都记住了,好事的人早就打听过她住在无名居,来魏家其实也是冲着无名居的名头来的。

这份心思在有人问起安成公主的事情时,初宁就猜测到了,对这些夫人心里头也有了个计较。

等顺利散宴,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后,初宁懒懒趴在桌上,和徐砚抱怨:“果然,是人都驱利逐权的,还好我警醒,没有被套话。”

徐砚原本是善意,结果把小姑娘累得跟没了骨头一样趴在炕桌前,不由心疼又好笑。

“我们卿卿那么聪慧,又怎么会被人套话。”

初宁不知道什么时候喜欢上他总会说的这句‘我们卿卿’,她听着就眯眼笑,又告诉安溯伯老夫人犯糊涂的事。

“您不知道,当时我就差点吓懵了,连话都要不会接。您说她怎么就能认错人呢。”

“老人家,认错也是正常。”徐砚微微一笑,心里却也暗中嘀咕,这老人也太过糊涂。

居然还说起宫里的贵人来。

两人说了一会话,徐砚见她都快要睡着了,便说送她回屋去。初宁赖在炕上,嗡声嗡气地说:“那徐三叔您背我。”

徐砚真是哭笑不得,最近的小姑娘真是太缠人,缠得他有时都在想,她是故意的。

可每每与她清澈的眼眸相对,这种想法就被抛之脑后。

他倒是希望小姑娘故意,偏她是在这种懵懂的年纪。

最后,徐砚当真把小姑娘背回了屋,又被她缠着念话本,折腾得出了一身汗才得已离开。

魏家,魏大老爷发现老太太又不知道闹什么脾气了,晚饭也不用,躲在屋里一直和自己的老仆窃窃私语。

等到晚上,还听到说老母亲身边的老仆出了府,足足有半个时辰才回的家。

神神秘秘的,跟探子似的。

魏家请宴后的第三天,徐砚终于收到由京城工部送来的消息,他的假已经被准了。可以在十二月中旬就出发回京,回京后,继续到工部点卯即可。

他得允回京探亲一事便在杭州府各衙门传开,吴沐川那里也很快得到消息,问来报信的属下:“可有说归期?”

那人摇摇头:“并没有,只说让回京后,到工部点卯。也并不是全卸了杭州的差事。”

吴沐川就站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