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1/4页)

到底是静观其变还是干脆赌一把?

谢容一时拿不定主意。

苏明若倒也没有催促,她很清楚,这种事情于她而言不过是一个提议,但对于谢容来说,却是要衡量全局的。

本以为还需要再等等,哪知道当天下午谢容就召集自己信任的大臣入宫商议此事。

谢颢也在此列。

对于谢容来说,谢颢算是他的兄弟当中最令他信任的一个了。

不过谢颢的军事才能有限,外交事务也不懂,在听完群臣商讨之后,谢颢只道:“无论诸位的决定是打还是不打,又打算如何打,这里头首先牵扯到的问题就是钱粮,以我估计,若是不打便罢了,要想动手,至少还需要再等四到五个月的时间,否则便有穷兵黩武之势了。”

如今谢颢是谢容最信任的钱袋子,各项物资进出安排也都是归谢颢来管,他这样说,谢容当然不会怀疑。

考虑到国家财政不可能全用在打仗上,哪怕是打赢这一仗必定有丰厚的回报那也不能这样干,谢容便道:“既如此,那就等四个月之后再行动。”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打了。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虽还有拿不定主意的,但想到总归就算要打也得再等四个月,那么到时候再看看情况也好。

谢容倒是意外,原本他以为苏明若听到又要耽搁四个月的时间必定会有所不满呢,可苏明若表现的十分镇定。

这让谢容不得不感慨,苏明若不仅身体上是个大姑娘了,思想上也进步了不少嘛,这性子就比以前稳重多了。

这倒不是虚话。

苏明若虽没有考虑财政方面的问题,但是单纯从军事方面考虑,她本也不打算那么快就开战。

谢容夸奖她的时候她便对谢容道:“之前连番大战,各地兵源都十分紧张了,若再继续下去,那么必定造成士卒水准大幅度下降,这于战于国都是不利的。”

晋国拥有相对完备的兵员补充体系,除了一线部队之外,各地还有守卫军以及每年只在农闲时参加几个月基本训练的预备队,虽说预备队比不上正式的士卒,但因为至少拥有了基本军事素养的原因,在需要的时候,只要稍加训练就能成为合格的士卒,而不是一群拿着武器的农民。

但之前连番大战,晋国也有损耗,各地兵员补充完毕之后,预备队就有了短缺,而且新入营的士卒也不能立刻拉上战场,在几次补充之后,如今军中老兵的比例已不如原本那么高,若是再急切应战,这是必定要出问题的。

而且,若战则必有损耗,在各地预备部队还有大量空缺的时候开战,一旦出现损耗,补充的兵力的质量将完全得不到保障。

从这一点来说,苏明若确实是希望可以再等一等的。

不过既然已经决定了要摆明车马帮助燕太子,晋国对燕太子的各项援助一下子就变得大方起来。

燕太子非常惊讶的发现,自己再也不需要为钱粮发愁了。

甚至晋国还派遣了几位素有名望的将领前来,以参谋的职位帮助燕太子出谋划策。

燕太子觉得自己的形势前所未有的好起来。

燕太子好了,杨煜自然就不好了。

眼见晋国如此变动,杨煜立刻敏锐的意识到晋国原本的计策有变。

但……

“晋国真的打算正式于我国开战?”

杨煜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陈玄沉默了许久,最终给了一个不算答案的答案:“晋国如今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都不算很奇怪了。”

倒是一旁十分为杨煜所信任的子丑,在听到陈玄的回答之后,思索许久,这才对杨煜道:“对于晋国来说,如今局势既已经到这一步,那么他们的选择不过三种,一种是趁我国无暇顾及时前去吞并梁国,一种是静观其变,至多在暗中插手一番,还有一种,便是亲自与我国开战,可以说,无论是哪一种,对晋国都时有利的。”

杨煜道:“若是如此,又怎知他们会选哪一种呢?”

子丑道:“虽是有利,却也得分是有小利还是有大利,有的是眼前利还是长远利,若是分清楚这一点,晋国的目的便不难猜了。”

第143章 第 143 章

杨煜对子丑的说法很有些兴趣, 便道:“还请先生细说。”

子丑知道, 杨煜此时的由于是因为他无法判断晋国此举到底为何,是真的要与燕国开战, 还是又使了一计。

子丑想了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