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萧弋盯着她动作,那宣纸上早染了墨迹,她袖子上也是,但她浑然未觉,还一本正经地写着字——

先歪歪扭扭画个月,再歪歪扭扭画了那么大一个“窈”字。有多大呢,大抵有她的掌心那么大了。画起来她自个儿还觉得累得紧。毕竟字大么,费的力气也多呢。

萧弋:“……”

他夺了杨幺儿手中的笔。

杨幺儿呆呆抬头望他。

这下好了,脸颊上也蹭着墨迹了,要是再添两笔就成猫儿了。

萧弋吩咐宫人:“打水来,给姑娘擦脸洗手。”

宫人应声退下。

杨幺儿这才终于察觉到,自己好像是沾了点墨。她低头瞧了瞧自己的手指,又扯着袖子看了看,顿时坐直了身子,抿着花瓣似的唇,继续不吭声。

“方才瞧什么?”萧弋问。

显然这个问题还没翻篇呢。

杨幺儿眨了下眼,慢吞吞地措着辞,道:“他,李,很久,很久之前,见过。”

她少有说长句子的时候,一则是没养成开口说话的习惯,二则措辞对于她来说太难了。难得说了这么长串,还是因为说起了李天吉这么个东西。

萧弋眼底微冷。

杨幺儿:“嗯?”

好像更生气了?

她四顾茫然。

萧弋伸手拿走了面上的那张纸,上头全是杨幺儿那难看的字,混着一些墨迹。一眼看去,实在乱糟糟得不忍直视。

萧弋居高临下地看着杨幺儿,道:“明日送你出宫,字先不必练了。”

“练的,练的。”杨幺儿乖乖地说。

“出了宫没有朕教你,如何练?”萧弋口气略缓,又道:“只管吃喝养着身体就是。那宅子大得很,倒方便你四下走走,好好玩乐。”

杨幺儿仍旧面露茫然。

萧弋话音一转,却是道:“不过再大,又如何与皇宫比?”

杨幺儿这句倒是听明白了,这儿更大的意思罢?

于是她点头:“嗯。”

他的目光突地定在了她的面庞上,她坐在椅子上,脸微微仰着,眼底天真澄澈,面容却姣好如花。

萧弋突然问:“见过京城什么模样吗?”

杨幺儿摇头。

京城什么地方,她都不知道。

“待出宫住进了新宅子里,你可以叫李家人陪着你在京中走一走,日后未必见得到市井的景象了。他们盼着与你交好,定会悉心对待你。如此你也可好好玩上几日。”萧弋道。

这句话实在太长了些,杨幺儿听得脑袋昏昏。

又是新宅子,又是李家……挤在一堆,倒叫她分辨提炼不出里头重要的词句了。

刘嬷嬷在旁边见状,上前笑了下,道:“皇上,姑娘哪里懂得这些?去了新宅,想必是一句话也不晓得提的。”

萧弋道:“你同她一并去,她燕喜堂中伺候的人,也挑上两三个。你亲去挑。她什么都不懂,想来也不知晓自己身边的哪些人可靠。”

“是。”刘嬷嬷躬了躬身,道:“那老奴这就去?”

“去罢。”

刘嬷嬷看向杨幺儿:“那姑娘……”

萧弋却道:“虽是听不大懂,但该教的总是要教的。”

刘嬷嬷笑着点头:“皇上说的是。”

说罢,刘嬷嬷就退了出去,往燕喜堂去了。

萧弋再度看向杨幺儿,道:“若是李家给你东西,你就悉数收下,叫刘嬷嬷替你收着。多贵重都不必怕。”

他顿了下道:“他敢给,你就得敢收。”

杨幺儿点头。

这句明白的,收东西,伸手就是了。

“举一场大婚,倒是你比朕更有钱了。”萧弋摸了摸她头顶的发旋儿。

礼部抬纳彩、大征之礼前往杨宅,可都是从国库出的。这小东西,从山野乡村出来,先是分了永安宫的首饰,又得了李家的讨好,眼下还要再得一笔,倒是摇身一变,成了最有钱的人。

杨幺儿听见了有钱两个字,又想到了前头收东西的话,只当他说的都是李家要给的东西,想了想,唇一动:“分你,分你。”

萧弋:“……”

他勾住她的下巴,细长有力的手指按在了她的唇上:“话是不能乱说的。懂得吗?”

杨幺儿:“?”

作者有话要说: 小皇帝听了李天吉夸那宅子,就嗜之以鼻:宅内亭台楼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