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历在目,挥之不去呀。

丰秋雨也在看着这个大院,想象着丈夫怎么在里面闹了个天翻地覆,忍不住笑起来。

应天龙说你笑什么?

丰秋雨回答:“我在想当年那个蛮小子手拿三节棍打的这里无人敢还手,是英雄盖世呢,还是莽夫一个。我在想着如果李南都在的话你会怎么对付他呢,一棍子打死他,还是把他拖到村里剜心剖腹来祭奠你死去的亲人呢。”

应天龙老老实实说:“都有可能,那是已经被仇恨熏昏了头脑,只有一个想法,报仇雪恨。”

一个人从楼上走下来,看见应天龙先是一愣,随即就跑过来喊:“这不是应排长吗,你好你好。”

应天龙一看也乐了,武装部张部长。

两人见面真有点不自然,张部长曾指挥民兵把这里包围的水泄不通,而后一路跟踪,在山坡上演出了一场激烈的枪战。双方握手后张部长温:“这位女军人是?”

应天龙回答是我的妻子。

张部长露出真诚地笑容:“应排长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当年·的事情我也是出于无奈,请别见怪。”

应天龙说事情早已经过去了,还提他干什么,我是来看王镇长的。

张部长回答:“王镇长在,我这就上前禀报。”

应天龙说不用了,我们自己上去。

张部长说也好,就不打扰你了。

应天龙临上楼梯前突然转过头问张部长:“那棵老树怎么样了,死了吗?”

张部长说:“很奇怪,老树今年春天突然重新发芽了,这大概预示着应排长要回家省亲的关系吧。它也活了过来。”

我的亲人在哪儿呢,应天龙有点眼红了。

第九章第七十七章:家乡行

吉普车扬起一路风尘,直奔龙关村而去。

车上坐着应天龙,丰秋雨与王镇长。见到应天龙,王镇长很吃惊,应天龙不是被判无期徒刑了吗,这么快就出来了。应天龙解释说是军事秘密,不便多说,王镇长才有点明白过来。上面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他也不想多问,自己只是一个很普通的镇长而已,不该操心的就不要操心。

应天龙对镇政府处理家里的表示感谢,王镇长摇头说:“前任镇长李南都在任职期间干了不少不得民心的事情,也是罪有应得。你父亲应吉成语你姐姐应凤娇死的冤屈,作为镇政府是有责任的,李南都虽然伏法,其影响不是一两天能够消除的呀。”

应天龙说王镇长现在口碑很好,民心所向,也是龙关镇黎民之福分呀。

王镇长苦笑一下:“龙关镇地处劣势,一无靠山,二无特产,靠天吃饭,老百姓不富裕呀。我们这些当官的再去刮地皮,就是穷上加穷,更加积重难返了。”

应天龙说这次我携新婚妻子回家就是想给父母与姐姐上柱香,扫扫墓,以表思念之情。“

王镇长说要的要的,你是孝子,又是龙关镇唯一一个立功又提干的年轻人,也是龙关村的骄傲呀。正好我也要去龙关村,我们就一起走吧。

王镇长还告诉应天龙,现在龙关村应氏祠堂的主持是应承孝,与你父亲同辈,你的家产都在,房子应承孝也专门派人重新维修了,保护的很好。

应天龙想起来了,龙关镇镇政府还补助了一笔钱,不多,三万元,自己一直就没有动。三万元,父亲与姐姐的命,就值三万元。想起这些他心就痛,这钱他根本就不想花呀。

吉普车进入龙关村,应天龙惊讶地看到,乡亲们都守候在村口,汽车停下来,一个白发老者走上来,他就是应氏祠堂的主持应承孝,对应天龙大声喊着:“天龙,乡亲们知道你回来,都来迎接你呀。”

应天龙心里一阵发热,眼睛就红了,他跳下车,冲乡亲们行一个庄重的军礼:“应天龙感谢大家,谢谢你们。”

王镇长专门带来了酒茶等祭祀品,应天龙不要,他说这不是我个人的意思,是镇政府的一点心意,你必须收下,摆在应老先生的墓前。我就不去了,看见应老先生的墓,我会不安的。

应天龙收下了。

从龙关村到公用坟场并没有多远,应天龙却走的很沉重。想起当初的葬礼,纸幡花圈,空中的抛撒纸钱以及延绵了几百米的送葬人群。锣鼓队在最后面,震天动地敲打着——整个送葬队伍,白花花一片,浩浩荡荡。鼓乐声、男女老少的哭泣声又仿佛传入他的耳朵。

应天龙想起陶潜的《挽歌》: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