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 (第1/4页)

曹跃话锋一转道:“但是西北不能丢,老家丢了怎么能行。所以我们要仔细研究一下,如何慎重出兵,出兵多少,都谁看家谁去打仗。”

摩恪达第一个跳了出来叫道:“大将军,我们羌人藏人从青海下来,可不是来看家的,我们是来打仗的,打仗一定要算上我们。”

曹跃点头道:“行。”

血军步兵第1旅代旅帅齐灵之也站起来道:“大将军,我们从四川回来,就是为继续跟你战斗,绝不能少的了我们!”

血军步兵第3旅代旅帅米奎也跳起来说:“还有我们,我们从重庆大老远回来,不能白跑一趟。”

这两支部队都是曹跃的主力部队,曹跃将他们从四川调回来就是为了应对接下来的战斗,自然少不了他们,所以点了点头道:“好,好,好。”

“还有我们!”

“少不了我们!”

“大将军不能偏心啊!”

曹跃大笑起来,双手压了一下说道:“很好,很好。既然如此,我就决定,血军全军出动!”

而后经过司令部研究决定,血军步兵旅第1旅、第2旅、第3旅、第4旅、第5旅,骑兵1旅,羌藏骑兵旅,十二个预备役步兵旅,炮兵团,辎重团,预备团,守备团总计十六万人,除守备团和预备团留下,其余十五万五千人正军备战,十二天之后出发。

本次行军以第1骑兵旅、新编第13步兵旅、新编第14步兵旅、辎重团作为前锋部队率先出发,以预备役新编的第15、16、17步兵旅作为后军,其余部队做中军部队出发,路线即使朝廷的官路,但并非河南官路而是走山西。

其原因是今年开春之后,黄河大旱,饿殍遍地,灾民再一次向陕西逃荒,他们吃光了路上的食物和一切,导致十五万大军沿路补给苦难。而山西省虽然这两年换了三任巡抚,但毕竟前巡抚胡聘之留下的丰厚底子还在,官路也修缮得最为完整。更重要的是山西省隶属于直隶管辖范围,曹跃进京勤王是去帮助直隶,直隶没有理由沿路不给曹跃大军补充补给。

第312章 祸水东引

准备就绪之后,曹跃立即以西北宣抚使的名义给朝廷回应电报,西北宣抚使曹跃,愿率领军民二十万(故意夸大),十日之后提兵入京勤王!剿灭义和团!

曹跃的亲王电报一出,顿时震惊天下!

二十万大军!

曹跃居然拥有二十万大军?

起兵勤王?

勤哪一个王?

慈禧还是光绪?

义和团是扶清灭洋,剿灭义和团难道要灭朝廷吗?

曹跃的电报是途径武昌、南京、济南、天津,最后转到北京的,所以沿途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上海道台余联沅、闽浙巡抚许应骙、云贵总督松蕃、山东巡抚袁世凯,甚至于远在广东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全都受到了这封电报。

起兵勤王,还真有人敢做出这个决定,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西北王曹跃提兵入京,刹那间忽然让人想到了两千年前,西凉王董卓率军入长安。

与此同时,各国使馆也接到了领事们的报告,他们对曹跃起兵相应慈禧号召进京剿灭义和团的举动惊喜不已地说:“中国终于有一位清醒的将军了。”

各国报纸对曹跃的举动大为赞赏,众说纷纭说明曹跃的高明,尤其是将曹跃的过去经历拿出来,称曹跃是大清的不败将军,大清的战神云云。

倒是德国新任公使克林德对此不屑一顾,说:“他不过是一个莽夫罢了,如果慈禧让他不剿灭义和团,而是攻击我们,他也会愚昧地攻击我们。”

前公使海靖摇头说道:“这个曹将军和我们影响中的中国将军不一样,他有着无比睿智的头脑。我在西安考察的时候曾经和他深入交谈,他是一个希望中国变法,渴望中国富强,希望中国能够学习我们西方的新派官员。”

“可是据我所知,他是忠于慈禧的。”克林德道。

海靖笑道:“如今中国,谁不忠于慈禧呢?但是他有自己的立场啊。”

列强们对曹跃带兵入京的态度并不一致,但对西北军的战斗力并不看得入眼,在他们眼中只有武卫军才有能力威胁到列强,所以对曹跃的既不反对,也没有表示热烈欢迎。

而慈禧接到了勤王电报之后犹如吃了苍蝇一般,即气愤又无奈,自己要求各地勤王的,人家曹跃乖乖地来勤王了。勤王,可是要是他勤光绪这个皇帝呢?为今之计就是阻止曹跃进京,可慈禧刚刚发出电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