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部分 (第1/4页)

“这不是没有先例。”亚历山德罗维奇道,“诸位,日本人曾经在旅顺进行过一次大屠杀,被称为旅顺大屠杀,仅仅是因为他们有十三名日本兵被清军杀死,他们就杀了旅顺城全城的人。现在大连和旅顺的人,都是后来从山东那边过来的,不是原本生活在这里的辽东汉人。”

“所以我们要和他们谈判。”弗克说道。

“派人去和日本人谈判。”斯捷赛尔定下基调道。

很快,负责谈判的俄军代表来到日军阵地前,如果依旧是由乃木希典指挥第三军,估计这一场仗还要打下去,甚至会拒绝俄军投降。但他们的对手是现在是儿玉源太郎,这个非常智慧的将军听闻俄国人要投降,立即好不考虑地选择接受对方的投降。日本人打到现在这个份上儿,已经难以坚持了,如果俄国人选择死拼到底,固然日军可以消灭他们,但是日军消灭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占领旅顺口,而不是为了杀人而来的。

况且俄军战斗力摆在那,他们可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一群战斗经验丰富的战士,儿玉源太郎能少死一个日本人就少死一个,能剩下一颗子弹就剩下一颗,他希望尽早结束旅顺战役,将所有精力全都投入到对奉天的战斗之中去。

俄国人要求,他们的投降,必须得到战俘待遇,不能被虐待,不能报复,并且有英国人在场,而且战俘营的管理人员必须是国际观察员,必须是美国人。儿玉源太郎一一答应了了下来。

乃木希典听闻儿玉源太郎想要接受俄国人投降,大怒不已,他指责儿玉源太郎是放虎归山,城内近三万的俄军,全都是精锐力量了,如果放任他们离开,那么未来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俄军的利爪。

儿玉源太郎心生冷笑,乃木希典是脑子进水了吗,战争是无底洞啊,您上嘴唇下嘴唇一张一闭就是一场歼灭战,可是我们的士兵和财政要付出多少啊。乃木希典见儿玉源太郎不听他的,气得离开了辽东,回到了国内。然而回到了国内,乃木希典立即成为了日军宣传的正面人物,许多人对乃木希典抬棺上阵和一门忠烈表示出深深的敬意,并称呼乃木希典为军神云云。儿玉源太郎听到之后,倒也没有嫉妒,他明白这是一场政治交易和政治需要,日本人内阁的人是绝对不会暂时乃木希典的行为的,包括明治天皇本人估计心里都非常后悔了吧。

在经过了精神的准备之后,12月20日,俄军旅顺守备部队在弹尽粮绝之后只选择了全体投降。

而这个消息,也着实震惊了所有人。

第745章 欢庆

尽管比历史上还要迟了半个月,并且还导致了日军大量伤亡,但旅顺还是被日军攻克了。旅顺战役,俄军死亡高达三万余人,而日军的阵亡人数竟然高达四万多人,第三军换了几茬人,除了师团长和部分旅团长外,日军军官和士兵从头到尾换了一个遍。

然而纵观整个旅顺战役,纵然乃木希典因为其固执的战术导致这四万多人的阵亡,可是日本高层盲目的信任乃木希典可以第二次攻克旅顺,尤其是作为长州藩的一员,陆军方面甚至将乃木希典的送死战术奉为日军的“精神”,而后来甚至将这种送死精神和原本忠君思想武士道结合起来。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乃木希典的战术,除了最后的203高地之外,旅顺外围所有战斗全都是在乃木希典指挥下完成,且前期最难打的,最消耗俄军有生力量的战斗,全部都是由乃木希典完成。

而儿玉源太郎制定了正确的最终战术,属于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不能完全否认乃木希典的失败——最起码乃木希典用四万多人的生命将俄军的弹药消耗殆尽。而日军攻克旅顺,引发了国内更加狂热的民众游行庆祝活动。

日本百姓自发地走上了大姐,12月15日,尽管已经是冬日,尽管东京下起了大雪,但是还是有二十万人涌上东京街头,日本百姓手持着尼古拉二世的头像,头像上画着插着一把匕首,而在头像的下方用日语写着:小丑。

二十万人的大游行是前所未有的,也是日本立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这其中包含着一个非常特使的原因,那就是日本首次战胜了白人国家。

在历史上日本人更加疯狂,因为历史上的他们是首次代表黄种人战胜白种人,而在这个时空之中,他们却落到第二了,因为第一次战胜白人的是中国人。中国人败过日本人,中国人打败过白人,日本人被白人欺负得不敢抬头,貌似形成了一个剪刀石头布的关系。

然而现在,随着旅顺被攻克,日本人终于能够抬起头来了,长出一口气。

欢乐的游行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