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 (第1/4页)

第十节 人民战争

以前在宣传上对“人民战争”的有偏差,似乎要发动人民战争,就要“全民皆兵”,就是搞全面“军事化”。实际上军事化在经济领域推进的结果一般都是低效率的。只有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才适用全民军事化的模式。至于西方舆论把“人民战争”的理论贬低为“人海战术”,那更是偏见和诬蔑。实际上大多数国家在进行战争时,都在努力争取民众的支持。在二次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者还在国内大肆鼓吹“一亿玉碎”呢,竭力把民众捆绑在他们的战车上。

第二次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一开始,政治局就认识到这场战争的规模决不是1962年时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能比拟的,四十多年来,中印两国的军力、国力和国际地位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只有展开全民动员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只是出于外交的需要,双方表面上没有宣战,都只是宣布实施局部的战争动员。实际上双方都已展开了全面动员。例如,王刚主席亲自参加了义务献血,带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为前线负伤战士,请贡献您的热血”的热潮,每位献血者都可以得到一份有军委主席签章的证书。在城市和乡镇的各个献血点无不排起了长队。然而动员在更深的层次上紧张地进行着。

国防部会议厅6月10日

在作战的大政方略确定后,王刚放手地让总参和前指的指挥官去执行了。他完全信任曾友君、钟惠民、郝志刚等这些老战友和老部下们,更信任年副总理的协调能力。他和刘部长则全身心地投入战略层面的工作,经与军委委员的商量,确定当前面临的二大问题:一是在军工系统立即实施战时动员,组织好先进武器的批量生产。二是做好周边和友好国家的外交工作,争取得到最大程度的支持。

在2007年10月底王刚召集了有关空军的发展工作的推进会后,年副总理提议建立一个航空工作委员会以常年推进航空工业的大发展。航空工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国力和军力的增强是太重要了,政治局决定如同当年推动“二弹一星”那样成立航空工作委员会来推动航空工业的发展。王刚任名誉主席,由年副总理任主任,有总装备部部长、空军司令员、民航总局局长和资深的航空专家等参加。现在年副总理在拉萨主持前指的协调工作,今天由王刚亲自主持召开了工作会议,议题是加强战机的研制和生产,以适应前线的需要。此时,民航总局局长已经由一位原空军的副司令员出任。

首先由空军司令员汇报了自卫反击战中战机的损毁情况。战争是残酷的,即使获胜的一方也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当然像美国攻打巴拿马那样的战争要除外。在开战的二周中,我空军的战绩是极为可观的,在空战中以164:258遥遥领先,在对地攻击中至少摧毁了180架印机,防空部队又击落了69架。在50年后又产生了12位空中英雄,其中的超级空中英雄创下了击落9架敌机的记录。可是我军总共也损失了218架战机,而且由于初期重型战机的出动量大,远程出击的任务多,当然也与初战的经验不足有关,歼-11系列、飞豹和歼-10新锐战机损失了172架。歼-7、歼-8的损失相对较小,它们大都承担防区警戒任务或截击任务,而且性能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为了初战的胜利付出这个代价也是值得的。

不过后果也相当严重,我军新锐战机损失了20%。而且难以弥补,装备部的报告指出,一开战在俄国的采购团立即提出了一份整机、发动机和涡轮的庞大采购单。可是俄国经平衡后,答应在1个月内交付20架苏-27、10架苏-30、4架苏-35;60台AL-31、AL-37发动机;100副涡轮。并非俄国不想要美元,任何国家也不会在和平时期维持大量生产定型战机的体制,如果不打仗而且没有人买这令空军大失所望,这还不够补充损失的,就更别想增加了。当然我国的生产厂也得开足马力才能让这些发动机、涡轮装上整机。

“引进”还是“自研”尖端武器对于一个大国从来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引进可以加速军力的增长,苏-27买进来,空军的空战能力“立竿见影”就大幅度提升了。而研制先进战机在我们这个基础不深的国家,将是一个十分艰苦又漫长的历程。可是一旦面临大规模的战争,即使是印度这样不算太强的对手,而且供货商还算守中立,就已经产生了如此严重的问题,弄到必须最高统帅出面来解决。可见,如果对“引进”达到依赖程度的话将更可怕。好在我国高层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尤其是王刚主政后,更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来推进重型战机的国产化。苏-27系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