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1/4页)

务领域的开放,后续的投入更是可观。自然还涉及对投资的优惠保护措施,简化人员往来手续、文化交往,甚至军事交流。这一切远远高于当年中国与美国达成的市场准入的协定。

表面上当然还要说明这不是一个排他性质的经济合作组织,实际上任何一个区域贸易组织都有一定的排他性,否则组织起来干什么呢?欧盟不排他吗?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排他吗?日本人自己把国内市场封闭起来,却拼命打入别人的市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创造了“日本经济奇迹”。可是其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七十七国集团等的建立终于使日本经济风光不再,难以向世界市场大举扩张,经济进入了十几年的持续低迷。当然其内部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不过极端依赖国际市场的日本经济,更容易受外部条件的制约应是不争的事实。

日本专家介绍结束后,双方继续就事务性和专业问题进行交流,王刚则邀请宫本去花园散步――单独会谈的代名词。不过这次各有一名翻译。

王刚:首相阁下,贵方真有决心推行这一方案吗?

宫本:这一方案提得可能太突兀了,造成了贵方的疑虑。这场全球经济危机的杀伤力太大了,尽管贵国的承受能力要强一些。我们希望日中能携手共进,结合各自的优势合力提升双方的经济。就本人而言决心很大,也寄予厚望。希望主席阁下能以个人的威望消除贵方的疑虑。当然这一方案仅是单方面的设想,希望能加上贵国专家的意见,形成一个完整的更具操作性的计划尽快付诸实施。

王刚:我国经济目前已初步具备了法制完备、环境健康的发展基础,如果能与近邻日本合作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我与经济专家多次讨论中日经济合作的问题。不计受制于政治因素的年代,都觉得至少错失了十几年的宝贵时间。否则两国的经济必定不是现在的规模,真是令人扼腕叹息。首相的提议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中日两国应该联手发展经济,也可抵御那些排他性的区域贸易组织对我们的限制。限于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会有不少受限制的合作领域,但能紧密合作的领域仍是十分广阔的。当然合作应该仅限于经济的范畴。

宫本:哈依!这个组织还应该有扩展的余地,所以我们建议称之为东亚经济合作组织。

王刚和他的领导班子仔细审视了日方的方案,察觉了宫本集团的意图。首先这些项目大都涉及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环境,与生产能力有关的很少,而且我国至少还要投入几万亿元的配套资金;其次,日本作为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主导方,当然在项目的展开时唱主角,成为“盟主”;我国的金融、保险、投资市场全面对日本开放,我国将成为日本“老板”的加工厂了,老板当然是得大头的。如此一来日本的国力将大幅增长,自然军力也能得到超常规的发展,日本人将以和平的手段实现当年“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而且中国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就不会愿意打仗,反对武力“解放”台湾的力量就会大增。

然而王刚的胸怀又岂是宫本之流所能窥视的呢。当今的世界各国都在组合贸易集团、经济组织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我国也已跨出了一大步,与朝鲜、老挝、柬埔寨、缅甸,甚至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区,还有坦桑尼亚建立了实质上的经贸联盟。但是这些国家的国力太弱,联合后也不足以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抗衡,如果中日在经济上能联手,将能雄视全球的各经贸集团。至于日本想当经济上的“盟主”,那也不妨。只要能率领联盟去攻占全球市场的最大份额就可以了。至于日本人能获取比我们多的利益就更不是问题了,我国实施所开放政策就是要让外国资本家来赚钱的,即使是港资、台资不是都发了大财了吗。但是我们学到了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工厂都是在中国的,又缓解了就业的压力。开放政策难道还怕日资大规模进来吗?至于日本投资的是民用、环保的项目那是自然的,难道日本人会来建兵工厂,生产先进的舰艇吗?

至于中国变成了日本的大工厂,那就更好了。中国的地方那么大,难道会没有地方建我们的基础工业和军事工业吗?至于日本想把我国变成他们的附庸国,那只是他们的梦想。只要我们有自己的基础工业,有自己民族的思想文化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日本军国主义又岂能梦想成真呢?

王刚决心接受这一挑战,通过另一个领域的斗争,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完成强国的大计。

中日首脑会谈取得的成果,一旦变为现实,其后果是难以预料的。会后发表了公报,要点是,两国首脑认真讨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