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 (第1/4页)

一支精兵。

尼泊尔的地形十分崎岖,交通也很落后。此时我国已经开通了青藏铁路,新藏公路的通行条件也大为改善,所以中尼边境的开发条件已大为改善。两国的贸易已经不限于边境贸易了,大宗的物资都可以通过大幅降低成本的电动飞机运送到世界各地。我国投资建立了一个中尼合资的航空公司,使用电动直升机和电动运输机开辟了多条山区的航线,改善了险峻山区的交通,并引来了更多的中国旅游者。我国的大使馆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

此时,我国的投资企业的税款几乎成了尼政府和王室的主要来源。印度对中资企业的涌入也无可奈何,他们自然企图通过自己控制的官员来监管,可是那些官员捞了中国人的好处,哪里会跑到穷乡僻壤去监管那些项目呢。狂热的印度教徒仍在涌入尼泊尔,与那里的极端份子策划动乱,试图夺取政权,以打击中国的“入侵者”。他们多次企图绑架和杀害中国侨民,但得不到尼泊尔基层民众的支持,在保安公司的严密保护下,他们也难以得逞。

3月15日,一个来自印度的狂热印度教徒库马尔率领一帮印度人和当地的廓尔喀族的狂热教徒,在尼泊尔西北部的盖岗市附近的一个村庄,冲击一个佛寺的集会,当场打死了13个佛教徒,并烧毁了佛寺。这里离开尼共西部军区的所在地只有40多公里山路,第1营得悉后立即派了一支小分队前往,他们拍摄了尸横遍野、血流满地的现场和村民的哭诉,通过刚开通的无线通讯线路,这些镜头很快在尼泊尔的电视台播出了。不过政府马上予以制止,理由是事实需要调查。不过这些镜头已经在我国和全世界广为传播,舆论严厉抨击了印度教徒的宗教迫害暴行。第2天第1营的便衣队员保护这个小村剩下的30多个村民向特法姆村迁移。库马尔又策动沿途村庄的印度教徒向他们发起攻击,由于寡不敌众不但又死了7个村民,而且第1营也牺牲了2名战士。其他战士不但拼死保护村民,也把库马尔一伙的暴行拍摄下来。还通过无线电话向警方报案,一时尼泊尔朝野震动,政府只得派军队前去保护。

世界上的不少佛教国家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及佛教界纷纷谴责印度教徒的暴行。印度虽然希望尽快吞并尼泊尔,但中国是他们不可逾越的障碍。中国肯定不会像1974年印度吞并锡金时,只是口头抗议一下。马上重开第3次印中边境战争可不是印度能承受的。印度政府只得联合尼泊尔政府使尽浑身解数来约束印度教徒的行为,可是如同打开了潘朵拉宝盒,美国也控制不了印度政府,而印度政府也控制不了那些狂热的教徒。

尼泊尔的佛教徒和根据地居民在灭教灭族的威胁面前空前团结,在作决死的准备。尤其是东西区交界处帕布卢、默伦瓜一带的佛教徒村民加紧修建护村工事,挖掘地道和交通壕,制订了防御和撤退计划。各村的民兵与尼共人民军的主力除了努力练习射击、操作迫击炮等技能,还练习了协同作战。我军的特种兵部队指导人民军把大批的武器和物资储存在各战略要地,并为各支小分队建立多条与总部的联系通道。尼共在迪格代尔的地下指挥中心十分坚固,装备了极为先进的通讯指挥设备,由我国的专家直接维护和操作。因为在尼泊尔双方的力量对比太悬殊了,印度教的势力大得多,而且从印度方向向尼泊尔增兵和运送补给品要容易得多。

尼泊尔成了雪域高原上的一个超级火药桶,印度军方实在不愿意在此时点燃它。因为今天印军总参谋部在讨论的绝密计划“海象行动”的作战计划是以海上力量来打击中国人,计划相当狠辣,其要点是:

——出动舰队封锁巴基斯坦海岸线,搜查前往巴基斯坦的中国船舶,名义上是禁止中国的核武器部件通过海路运入巴基斯坦。这必然引起印中两国的海上冲突。

——随即出动舰队封锁中国的印度洋航路,拦截中国的舰船,截断中国从非洲和中东进口物资和能源的通道,挑起进一步的冲突。

——把中国海军引入南海南部,依靠金兰湾基地的支持作第一波拦截,然后把他们引入印度洋决战,予以彻底摧毁。

——以海上的胜利迫使中国在陆地上退回到麦克马洪线以北。

这并非是梦想,这一方案的基础相当扎实: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使得对非洲和中东的矿产、能源物资的需求极大,中国不同于日本、美国,后者的经济发展已经转向了高科技方向和服务领域,而中国尚在打基础,钢铁、石化、造船、建筑等重化工业发展迅猛。绝对忍受不了被切断印度洋航道。如果派遣舰队前来印度洋迎战,必然是失败;否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