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 (第1/4页)

�荒馨驯Χ佳涸诙砉�砩希��刖��斓继致酆笕衔�琄P-860巨型机即使研发成功,到形成战斗力还有相当的时日,我军的远程投送能力极需获得加强。于是决策再租用2架,同时引进8架旧机建立生产线进行电动推进系统的改造。安东诺夫公司大喜过望,此时正逢全球经济危机空运事业很不景气,于是搜罗了8架发动机已经快报废的“鲁斯兰”给中国,作价抵扣改造费用后还可以获得一大笔外汇。2架没有了业务的飞机又找到了出路。

由于战事的刺激,陕南飞机厂上下协力拼搏,到今年7月低终于完成了10架“鲁斯兰”的全面改造为它们装上了电动螺旋桨。性能有了很大的改进:虽然安装了电动推进器导致了增重,但是简化供配电、电气系统,而且起落架和轮子采用镁钠合金后减重更大,整体还减重2吨呢。以电池代替燃油后,150吨最大载重时的航程由4500公里大幅度增加到9500公里!速度由850公里/小时降到了760公里/小时对绝大多数任务并不是大问题。噪声几乎消失、机身不发热量的优点却大大增加了飞机的安全性。它们立即成为空降军手中的利器,也提升了我军战略运输能力。

后来这条生产线还发挥着作用,俄、乌两国把接近报废的“鲁斯兰”都弄了过来进行改造。只要对机体进行仔细的检修,去掉最先“衰老”的发动机,换上电动螺旋桨,再进行相应的改造,都能延长服役寿命。

2架租借的只是进行了供配电、电气系统的改造,它们可用于需要快速飞行的任务。

那么特遣军将以这些装备协同库尔德人民军实施防御作战吗?非也!任何国家的统帅也不会将特种兵用于防御战的。我第21集团军的63师官兵根本不必乘坐运输机,他们是前些天穿着工作服、休闲装乘坐民航机到巴格达的。都属轮换工或青年旅游者,据“北伊旅游社”的资料介绍,伊拉克北部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他们一人一个大提箱都是直接乘坐各式旅行车直接去伊拉克北部的。不过至今他们也是穿着库尔德人民军的制服,可以算志愿人员。

得此大援,特遣军声势大振,在统一指挥下两支大军各司其职。人民军又有了防御战的教官了,第1军的二个师大部分人开始与63师共同组建纵深防御。可以预见土军不会是经受过世界屋脊大战考验的我野战军的对手。

不过土军来得很快。

巴特曼市土军西线指挥部8月21日12:00

这是库尔德地区的大城市,从这里向东是攻入库尔塔兰基地的最佳通道。米德奇少将坐镇这里指挥着第3装甲师、第121、135步兵师还有配属的防空旅、工兵旅和炮兵旅共4万余众,作为主力将负责突入库尔塔兰基地。在他的南方还有一支南线集群,北部则有北部集群,他们将负责围堵叛乱武装的逃兵。他们当然还得到空军的全力支持,可是令少将不满的是美军的舰载机将只能出动有限的波次。

原因是受到库尔德人民军的威胁,他们将以敢死队驾驶木制滑翔机撞击航母,伊斯肯德伦湾的航母集群只得西移,可是塞浦路斯岛上的中国“开发人员”令美国人更担心,于是航母只得定位在塞岛西南120公里处。这样一来航母距战区远达850公里,而“超级大黄蜂”的作战半径仅740千米,参与空战是不行了,只能对地攻击。那么美军为什么不利用土军的基地以陆基战机参战呢?美军既然不敢出动特种兵又如何保护陆地上的战机呢?英国首相因英军惨重的伤亡几乎遭国会的罢免,布赫曼总统可不想受到国会的弹劾。

由于铁路和公路遭破坏,M1A1坦克是无法短期内运到的。好在第3装甲师有最适合山区作战的美制谢尔登轻型坦克84辆、布雷得利战车64辆,以及一批法制轮式战车和“鼬鼠II”微型战车,冲击力极其强劲。

凌晨,美军以一批舰射型“战斧”攻击库尔塔兰的机场揭开了大战序幕,拜美军工兵所赐机库极为坚固,只有库门是薄弱环节。于是“战斧”的攻击角度就极窄,我伪装部队以镀铝膜巨型气球和天网挂雷阻塞了攻击通道,并以冷眼被动雷达指挥一批PZG08弹炮合一系统截击“战斧”,大练拦截巡航导弹的真功夫。还有1架“飞天II”超高空无人机以模拟GPS卫星的定位信号来诱骗“战斧”,这些需飞越近9百公里的远程巡航导弹有不少不知飞到哪里去了。1百多枚“战斧”连1个机库都未摧毁,美军的战果评价系统的效率倒蛮高的。

好在发起的地面突击还比较顺利,当然也遭受了地雷阵的打击、狙击手的射杀、无声迫击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