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部分 (第1/4页)

,家里有一份藏宝图,希望有缘人能和自己一起去找宝藏,找到的有缘人呢,只能带两个自己最好的朋友加入,而那最好的朋友可以再选最好的两个朋友,说白了,就是现在传销用的那种方式,从日本传到台湾,再从台湾传到沿海一带,到了九十年代进入了内地。”

孙望东叹了口气,解开自己的围脖,在里边摸索了半天,从脖子里边掏出了一串珠子,递给刑术:“兄弟,你看看,这是个啥?”

刑术一看那珠子,一下愣住了,马菲和连九棋也有些吃惊,那不是朝珠吗?

刑术仔细看着那朝珠,看了半天摇头道:“这不是朝珠,这是早年的女真族的贵族供器,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老佛珠,藏传佛教里传来的一种饰品。”

连九棋也上前看着:“对,这是老佛珠,不是朝珠,是满清入关之前的东西。”

孙望东一脸的得意:“这珠子,可是我在山上找到的。”

刑术抬眼看着孙望东:“你在山上找到的?怎么可能,这种老佛珠一般都是陪葬品,这山里边有古墓?”

孙望东一愣:“啊?陪葬品?死人身上的玩意儿?”

刑术道:“对,一般来说是这样的,你看,这种老佛珠和平常的那种朝珠不一样……”

孙望东来了兴趣:“兄弟,你给说说,仔细说说,边走边说。”

刑术与孙望东并排走在一起,给他解释道:“这佛珠传入咱们中国,是隋唐时期的事儿,一般来说,分为持珠、佩珠和挂珠三种——持珠,就是平时看到大家手里握在手里的那种佛珠,而佩珠呢,就是戴在手腕上佛珠,现在通常被人称呼为手串,而挂珠,就是挂脖子上的那种,你这种就是挂珠。”

孙望东点头:“但是这清朝人,为啥也用这个呢?”

刑术道:“清朝时候的朝珠,起源于呢,就是藏传佛教的佛珠,在他们没打入关之前,就已经盛行藏传佛教了,朝珠就是脱胎于藏传佛珠,一般来说朝珠有108颗,不过朝珠真正有那个制度,是在顺治帝期间开始的,真正起源于康熙时期,你去过故宫博物馆没?”

孙望东摇头:“没呀,我一辈子的愿望就是去一趟首都,就算不去看故宫武博物馆,我也得去看看升旗仪式呀。”

“行,有机会我领你去,咱们说回这个故宫博物馆呀。”刑术抬眼看着跟前的大树,现在他们已经走进了林子当中,不过地上的雪依然很厚,似乎比外面没有遮挡的地方还要厚,“你去博物馆里看画像就知道,努尔哈赤呀,皇太极,包括顺治帝本人,都没有佩戴朝珠,但是顺治帝的皇后,就是孝献皇后却佩戴了朝珠,从康熙帝之后,之后历代皇帝的朝服画像都有朝珠。”

孙望东点头:“原来是这样,这有什么说道吗?不是,我这个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种珠子又叫将军珠,是民间收藏家的一种说法,现在已经很罕见了,我给你交个底吧,孙大哥,你这件东西拿出去,至少这个价。”刑术竖起两根手指头。

孙望东大惊:“二十万?”

刑术摇头,孙望东喊道:“两百万!?”

刑术还是摇头,孙望东呼吸都快停止了,看着对着他笑的马菲和连九棋,忙道:“你们别框我玩啊。”

连九棋笑道:“真没框你玩,我给你说个价吧,一般的琥珀朝珠,就是很一般的那种,就是普通文官佩戴的,现在也至少是十万左右,一般收藏家都不惜得要的玩意儿,全翡翠的玻璃种的朝珠,普通品质的,不是皇族佩戴的,价格在六百万左右。”

孙望东听得目瞪口呆,浑身一哆嗦。

刑术道:“乾隆年间的一串朝珠,御制的东珠,一千二百万,这是当年的拍卖价,能查到的。再举个实例吧,曾经有个著名的翡翠商人,在民国初年,从末代皇帝溥仪家族中收了一串翡翠朝珠,辗转最后到了华侨黄仲涵手里,就这么传下来的,在2011年保利国际的春拍会上,最终成交价是两千三百万。”

孙望东一屁股坐在雪地中,好半天才问:“多……多少?”

“两千三百万。”刑术认真道,“你这一串将军珠,也是翡翠的,按照年代和品质来算,至少三千万,我可能还说少了。”

孙望东完全懵了,马菲在旁边低声问:“喂,刑术,真的假的?”

刑术认真地看着马菲:“你看我什么时候拿这种事开过玩笑?”

马菲看着那珠子:“我的妈呀,三千万!?”

连九棋看着珠子道:“时间越久,越值钱,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