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2/4页)

古代,道教才是国本土的术,从神话时代的道教三清祖师,后还有紫气东来骑牛西出函谷关的老子祖师,到现在的龙虎山茅山武当山几大圣地,都有着很深国传统化底蕴,佛教源自于印度,传到国是很早,也曾一度的受到统治阶级的追捧,可是相对于道教来说,佛教始终只是外来的,而国人潜意识里,是很排外的,所以在历史,不管龙虎山武当山斗的有多凶,当佛教来袭的时候,他们还是抱团抵御,开玩笑,本来是道教的地盘,兄弟俩咋斗没事,可是一个外人过来抢生意当然不行了。所以说,道教跟佛教,虽然教义上又很多的相同之处,可是在宗教的传播,一直应该是处于对立层面的,相传古时候道士跟和尚见面了,都是要PK的。

可是国人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整合,我以前做纨绔的时候也走了不少隐山,里面的寺庙里,道观里,多半会有一个现象,就是里面有如来,有菩萨,也有玉帝,原始天尊,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一直处于对立的佛道两家,神仙们却又在一家享受香火?我开始还以为是有些山区的山民们思想还很愚昧,把这些东西搞错了,他们认为玉帝啦,菩萨了都是神仙,就都该敬,而且佛道两家都重香火,所以一起供奉了。可是后来我当时的女朋友,后来因为我的恶习跟我分手了的她一句话给了我醍醐灌顶的感觉,她当时说的是:傻逼,这都不明白,佛道两家天上的神仙可能已经联手对抗耶稣的基督教了。

我很震惊,目瞪口呆道:联手对抗?可能么?

她又答曰:“怎么不可能,难道你忘了,当年一个猴哥就逼得佛道两家联手才把他压在五指山下?

我瞬间就蛋碎了。

当然,这些说的是一些小寺庙,你肯定不可能在少林寺里看到玉皇大帝的雕像,也不可能在武当山看到一个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可是面前这个雷音寺,规格大吧?敦煌又是一个佛教圣地。

可是却是真的一反常态的,在大雷音寺门口。

却出现了一个道士。

七分仙风,八分道骨。

没有背插桃木剑,脚踏白鹤,只是穿了一身破旧的道袍。

正在对着我们笑。

第二十三章小王道士

我看到道士的那一瞬间就非常的郁闷,几乎想上去打招呼,因为这个是我的熟人,就是在雨林山山脚下见到的那个所谓的国道协的王圆箓王大道士,心就纳闷儿,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我就上去道:王老哥,你怎么也在这里?

道士却依旧对我笑,笑的非常从容道:我亦姓王,我却非他。

我挠头道:怎么可能,我说你别调戏我行不行,这世界上怎么可能有长的这么像的人?

道士笑着点头道:我知小施主说的是谁,我与他一个模样,只能说我跟他有一段缘,可事实上,我非他,他非我,一张面皮相似而已。

我哦了一声,有点发晕,他娘的,你说这是两个人,长的也未免太像了吧?!

古代无论野史正史纪传体类的通史,一般帝王将相都会出生都会伴有祥瑞,这也不难理解,大概意思就是帝王让史官杜撰出来的桥段,给自己一个受命于天的假象,这是帝王出生,而在经典的封神演义,却是这样的,某人出生了,就会有一老道踏七彩祥云而来,娓娓道来说贫道与这小儿有一场师徒之缘如何如何。然后就把小孩儿带走,若干年后,此小孩儿长大出山,便有万夫不当之勇,所以小时候在我看过封神演义之后,就每每站到村口去等,会不会有一个道士把我带走。可惜,我不是什么什么星星转世,一直没有仙人接我去寻仙问道,这成为我童年不小的遗憾。

所以说,我对道士,一直怀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

我是这样,朱开华却不是,那边道士还正对着我们笑呢,朱开华看到了,就嚷嚷开了,对着道士叫道:嘿,老头,你笑啥呢?

道士却笑而不语。

朱开华脾气比较火爆,看到道士不理他,就调笑道:我说小老头,你一个臭道士不在家敬你的三清祖师爷,跑人雷音寺干啥,难道你叛变了,准备皈依我佛?

道士还是看他,笑,却缓缓的道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念完一句佛家的言论,道士还是笑,笑的非常有深意,这下我来兴趣了,莫非这还真是个陆地上的神仙?不然咋笑的这么高深莫测?话也说的非常有意境。这道士可真比那个王圆箓有仙风多了。

朱开华却没听懂,看了看我跟张凯旋,估计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