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页)

"这叫政策照给,资金自筹。

当晚李鸿章找来造船界巨子朱共昂,即后来的招商局董事长,商量如何解决资金问题。两人先按官场习惯相互兜圈子,尽量摸清对方态度,最后不约而同提到一个人:容闳。

容闳是清政府首批官费留学生,著有《西学东渐记》,他计划以股份制形式创办造船厂,并拟列《联设新轮船公司章程》,这是中国最早模仿西方股份制筹组股份公司的设想,章程报到总理衙门后由于多方掣肘未能通过,但给李鸿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着这份章程两人反复酝酿并形成一致意见,决定按此法筹钱。于是,轮船招商局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发行股票面向社会筹集资本兴办的新型股份制企业,号称"中华第一股"。

招商局的原始股每股为100两白银,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股价,不妨将它换算成人民币,我们根据白银与黄金的兑换比例,结合粮食价格和不同时期的人员工资,计算结果大致是1两白银值人民币60元。

也就是说它的股价是每股6000元!不愧是泱泱大国第一股,时至今日,中国A股市场股价最高的中国船舶不过200多元。

更惊人的是,到了1882年,它被炒到每股265两白银,折合人民币15900元!这么高的股价也有人敢买,说明在炒股的问题上,古人与现代人同样疯狂。

1876年轮船招商局重新改组后,在清政府贷款支持下,以222万两银子整体收购了气焰嚣张的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轮船数一下达到三十余艘,成为当时在华轮船公司中单家轮船数和吨位数都居第一位的轮船公司。

受它的影响,19世纪80年代初掀起了一股兴办股份制企业的高潮,并催生了中国第一家带有证券交易所雏形的股票公司--上海股票平准公司。

股票这个新名词在很短的时间就被人们广为接受,购买股票颇为踊跃。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企业,有朝廷大员支持,不愁资金,不愁销路,属于国企绩优蓝筹股,格外受到青睐,每股都增长两三倍之多,其他资源类股票如湖北长乐、鹤峰等铜矿股也增长了一倍半左右。

大清臣子们的想法或许与今天的人们一样,认为炒股就能赚钱,因此只要有新股发行,哪怕是些中小企业,也一哄而上竞相争购。

风险正慢慢积聚,一是不少发行股票的中小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前景难以预料;二是许多股民和现在一样,并非只用自己的积蓄炒股,因为有把握赚到钱,自然放心大胆地借钱,有的向亲戚朋友借,有的向同僚借,还有的大户干脆向外国银行和钱庄借——这已经相当于现在的融资拆借,然后抢购股票。

一时间上海有点"全民炒股"的味道,当地居民所谈的无一不是股票行情,很多股民在上海四马路和大新街转角处的惠芳荣楼聚会,形成"炒股茶会",在茶会上,他们互通消息,口头拍板成交。

第一百零四章 巧遇

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打开了封建清王朝紧锁的国门,同时也开始了对中国进行早期的资本输出。在此后一段时间内,西方近代工业强国在中国开办了各类股份制企业。这些在华设立的股份制企业,不仅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到了中国,也把西方国家已普遍采用的股份公司以及集股筹资的方法带到了中国。

在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等国企绩优蓝筹股的带动下,大清股市一路拔高,不管好坏上海人人争相购买股票。罗凯是恰逢其会,正好赶上了大清股票市场最大的牛市。

“这位公子,想要买股票吗?如果你想要买点玩玩的话,我这有价值五千两白银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的股票低价转让,稳赚不赔,怎样,有兴趣吗?”

一道清脆悦耳的声音自罗凯耳旁响起,罗凯循声望去,却是见到了两位不比自己大多少的公子哥。

柳眉玉面,冰肌雪肤,仔细观之,这两位哪是什么公子哥,乃是实打实女扮男装的西贝货。

女扮男装在古代得到频繁应用,一是因为年轻女子女扮男装可以增加安全系数,毕竟女子更容易受欺负。二则是方便,因为男女地位较现代更不平等,扮作男子可以方便干很多事情。

女扮男装罗凯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女扮男装还加之兜售股票,而且还是兜售价值五千两白银的股票,这就是罗凯从未遇到过的了。

放在后世,五千两白银的购买力相当于三十多万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