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部分 (第2/4页)

眼下在大半个东安郡易主之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切事关紧要的情报根本没能力探查出。眼前的东朗关里,祝彪就不晓得它到底有多少兵。

次日的上午,主力步军赶到了关下。扎下大营,伐木砍树,当初在东城城下的一幕幕重新上演在了东朗关。

整整一个下午过去,紧张的东朗关上的守兵如若惊弓之鸟,但宋军除了列阵在关前的一部警卫士兵外,其余的全都埋头砍树,再随军工匠的带领下紧张的赶制着一具具攻城器械。

月升日落,一天过去。当第二天的阳光照晒在东朗关上时候,两万宋军分为前后两大部列阵在高耸的关墙之下。前部中军,五千步军严阵以待,人人身披重铠,左右各是两千铁甲兵压阵拱护,七百骑兵散做百人一队,游弋战场!

后部。张鹤全营阵列,一万将士,每部一千二百人一个方阵,八个方阵4X2纵横排列在关城上的太子军眼前。两阵相隔有一定剧烈,阵中各部相隔也有一定距离,但是在关城上的太子军俯瞰来,宋军各部间的距离立刻就缩短了许多,轻易‘缩聚’成一个完整的军阵。

密密麻麻的宋军将士军容威武,士气高昂雄浑。一面面巨盾列在阵前,一根根长达丈余的长枪利矛从盾墙的缝隙中穿出,一列列士兵默然的注视着前方,伴随着战鼓激昂迅猛的节奏响起,进退自如,整齐入列自个的位置。威武雄壮的战阵中,凌厉的杀气冲天而起。

祝彪纵马冲出前军战阵,身后的一群亲兵立即紧随其后涌了出来,虽然距离东朗关还有一百七八十步远,可他们还是炯炯有神的注视着关城上的动静。这样的一个距离,普通弓弩射不到,但是大黄弩、床弩,却可以轻松纳入击杀距离。百多个亲兵悄然无息的就散布成了一个圆形的防御阵势,将祝彪紧裹在其中。

亲兵们个个神情彪悍,强壮的身躯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出他们身上那种爆炸性的力量。这不是祝彪从北汉带来的那一百人,而是到开州后收拢过来的。成分上不仅有宋王的亲兵,还是‘反正’的俘虏兵。但不管是那一种,他们内心究竟可不可靠,单是在质量上绝对一流!只是眨眼的功夫,一切便都已布置好了,如果不是脚步扬起的尘土还没有散落,真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在瞬息之间完成的。

千里镜举起来,祝彪细细打量着东朗关城头,城墙上是战旗纷飞,杀意朦胧,太子军守城士卒的士气倒还可堪一战。而且关城的防御工事做的实在出色,城前宽阔的护城河以及一道又一道的护城壕就如同一只只猛兽一般张开着血淋淋的大口随时准备吞噬着靠近它的一切敌人。

不过……

祝彪回头看了一眼已方的战阵,密密麻麻的步兵方阵一眼望不过尽头,忽然轻声笑了起来,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比起初来驾到时候自己已经是鸟枪换炮了,已经有资本打一场血拼血战了。

略一挥手,得到示意的传令兵迅速将手中的令旗一舞。阵后战鼓刹时大作,军阵中令旗翻飞,一队队士兵在令旗的指挥下穿插而行。刚刚沉寂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

五千前部中军,共分四部,每一部一千二百人一方阵,前后呼应,步步为营,缓步围向东朗关前。战鼓轰轰,咤雷般的鼓声控制着大军前进的节奏,每一声重鼓便伴随着大阵里的喝呼声,每一声轻鼓便和着大军前进的步伐。这阵“咚咚咚咚……”无穷无尽的鼓声仿佛来自苍穹的重喝,一声一声的震撼着守城太子军的心灵。

但实际上这种好大的声势是一种十分简单通易的手法。

这个时空历史悠长,冷兵器战争几千年前就被发挥到了极致。但是困于自身条件,这里的军队万年衍变下来也没有真正的突破自我局限。比如说阵列齐步,就是再精锐的士兵,听着鼓声也只多能整齐如一的走上百步距离。一般军队更是走上三五十步就要稍微的停顿下来,整齐一下队列。

就是因为这里军队的阵列齐步,都是靠着鼓点来合拍的,而并不是士兵自己本身。

祝彪有系统帮助不假,却也不可能在短短十几日里一边打仗一边扩充兵员,再一边训练部队。他唯一可以灌输给军队的就是,发出自己的声音。

——不再只只限制于鼓点,自己也一步一喝,两方相结合,就是以宋军眼下的磨合、训练度,也能整齐划一的走出百步远。

而到了百步之后,擂鼓的力士都要歇一歇了。

与之相应,关城头上的太子军守将也在不停的吆喝鼓气,城头不时的响起阵阵喊杀声。

鼓声落下,宋军阵中,号角声蓦然响起。随即鼓声就再度如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