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4页)

。只可惜这种勇气在目前的情况下只不过是徒增杀戮。

城外的风雨却已经大大的不妙。在风雨的指挥下,近卫队和赤狮兵团好不容易靠在了一起。但是面对著数十万呼兰人的围截,这支队伍显得是那麽的无助。

在短短一个多时辰的战斗中,战斗的减员十分惊人。赤狮兵团已经只剩下一万多人,近卫队也损失过半,面对著天下无双的呼兰骑兵,在这种开阔地带作战实在是以卵击石,关於这一点,使风雨被後世不少战史学家所垢病。

风雨麻木的挥动著手中的宝剑,面对著几乎无穷尽的敌人,久战之後的乏力感开始涌上全身,而洛信的伤势也使风雨感到心烦意乱。

这家夥真不是一般的不要命。在受了如此重伤之後,依然顽强的战斗到风雨的到来,然後就二话不说的晕倒了下去,似乎只要风雨一到,所有的事情都已经解决了。

对此风雨只能无奈的苦笑,虽然心中对这个大个子居然如此信任自己是十分的感动,不过又要对付眼前潮水般的敌人,又要指挥全军进退,还真不是一般的辛苦。

突然间,风雨感到一股强大的真气毫无预兆的袭向自己,本能的反应是聚集全力一档,勉强躲过了眼前的危机,但也是气血浮动,手足无力。定睛一看,只见三个红衣喇嘛正从三个方向对自己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看来哥舒行文终於动用他的精锐战力了──风雨苦笑著想道。

原来哥舒行文刚开始一心想攻下伦玉关,把大批大批的队伍从风雨两侧的绕过,向城中冲去;并没有化太大的精力在风雨这一边。也正是这一层原因,使得风雨到现在还能在战场上存活。

对此也曾有不少人在事後指责哥舒行文,认为他不该犹豫不决,贻误战机,如果开始就调动全军进攻的话,也许整个历史就会重写。

如果风雨听了之後,恐怕会不屑的冷笑道:“事後诸葛亮可真是好做!”

事实上,谁也没有料到在这样一场大会战中,身为一军统帅会亲自冲在第一线,自陷绝境。作为统帅全军的哥舒行文而言,他这次作战的主要目的是夺回伦玉关,风雨的这支杀出城的军队在呼兰大军面前,不过是一支起到牵制佯攻作用的敢死队。即便只出动了一部分军队,但是面对弓马无敌天下的呼兰骑兵的强大冲击,这支苦苦作战在如此开阔地带的部队,用不了多久应该就可以解决。

不过由於风雨亲自上阵,无论是士气还是指挥的手段,都使这支军队发挥了水准以上的水平。於是在战斗了这麽久之後,依然保持著完整的队形。

战局发展到现在,风雨的这次出击无意中成了影响全局的关键。首先由於他们的牵制,使得白起有时间在城中从容部署,而呼兰人的攻城器械没有及时赶到,更使得白起的歼灭战打得轻轻松松。

其次,这一支队伍如同横梗在呼兰大军中的肿瘤,使得呼兰人无法发挥大兵团攻城的威力,而且使呼兰大军的整体调动处处束手束脚,各个单位无法及时赶到关键的作战位置,产生全军整体的作用。

等到他开始觉得这支早该消灭的队伍还在苦苦支撑对他的夺城大计实在是一种妨碍,而决定先解决这支军队时,却失去了最有利的时机。

伦玉关前三十里处有一条围绕全城的宽阔河流,在河流与城墙之间则是平坦的空地。受到上述地形的影响,哥舒行文不得不把军队分批投入战场──四十多万大军实在是太多了,全挤在城下的话,面对著伦玉关上具有强大杀伤力的武器,只能作为活靶子。

所以虽然战斗极其激烈,但是整个呼兰大军只有一半的人在战场之上,而还有近二十万人却在河的另一边作为预备队,没有利用白起大部分精力化在城内的时候渡河作战。虽然在一般的情况下,这算是一种正统老成的作战风格,但是在这场战争中却非常要命的导致了战机的贻误。

当哥舒行文终於下定决心派出大军全力粉碎风雨这部分时,白起已经完成了城内的歼灭战,投石车发出的大批石块砸在呼兰人的头上,使得本来开始渡河的预备队不得不延缓了行动。不过即使如此,呼兰军队中的精英部分却已经开了行动,风雨将面临更为巨大的压力。

已经对风雨形成包围圈的那三个红衣喇嘛,开始了对风雨的攻击。三道逼人的劲力毫不留情的向风雨攻过来,整个进攻路线是如此严密。使得风雨根本避无可避。

风雨一咬牙,全力一击,一剑刺死了眼前的一个呼兰士兵,然後全身腾空而起,避开了左右两道真气,气运丹田,用力挡住正面的劲力,然後怒吼一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