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 (第1/4页)

再後来那个秦鸣元帅的私生女嫁给了一个姓蒙的武林大豪,也就是我们蒙家的先祖。从此之後,蒙家就继承了秦鸣元帅的武功和兵法,并且留下遗训,要求蒙氏子孙必须人人学习武功韬略,继承秦鸣元帅精忠报国的遗志,但是只是为了国家社稷,而不是为什麽狗皇帝。”

“说得好!”

风雨这才明白原来有如此的曲折,不过他本是一个胆大妄为的家夥,风雨军也一向独立於朝廷编制之外,所以对於蒙璇开口昏君、闭口狗皇帝,除了几个士林的书生之外,其他人非但没有感觉不妥,反而感到很是痛快。

在风雨看来,这个蒙家祖先倒是不愧为绿林中的豪杰,忠义报国那是每一个热血男儿的责任,但是国家社稷是一回事,皇帝又是另一回事,秦鸣元帅虽然一生忠义传世,为万人敬仰,并且流传史册,风雨却认为反而不如那个绿林大豪来得豁达和有见地,为了效忠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不但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而且还断送了当时驱逐外寇、重整河山的大好机会,在风雨这样的目无君父的人眼中,就显得愚蠢可笑,如果是换了他风大将军,早就率兵杀入京城、控制庙堂了。

“好了,这些陈年往事说它做什麽?”

李中慧看见蒙璇有些悲痛,便白了风雨一眼,打断了话题。

风雨不禁苦笑,他发觉李中慧还真是疼爱这个刚刚认的妹妹。他想了一会说道:

“这样吧,我想看一看真实的轩辕军校。我们分批进去,大家都和学员们交谈一下,到时候再把各自的看法和建议汇总一下。”

说著,就挥手让众人不要跟著自己,一个人走了进去。

拥地百亩的轩辕军校在後世享有盛誉,是自有其原因的。除了风雨不惜重金修葺场地、配备器械,召集了当时最优秀的兵法家、学者和武林高手执教,培养出整整一个时代最优秀的军事家、谋略家,成长为风雨军的军事骨干和未来风雨帝国的栋梁支柱之外,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风雨开创了风气之先,不论门第出身,通过考试选送生员,使得轩辕军校不像同时代的其他学院那样,仅仅是培训一些锦衣玉食的豪门子弟。

事实上,从轩辕军校出来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一些质朴、耐劳的农家子弟,他们勤劳朴实、忠诚勇敢,领军时体恤部属、作战时身先士卒,这些都是那些自以为出身高贵,目无余子的豪门公子们所无法企及的。

风雨看著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感到了豪情万丈。

突然间,一群聚拢在一起的少年吸引了风雨的注意力,他很感兴趣的凑了过去。

“如果让我来领军的话,我就率领一支骑兵从伦玉关而出,根本不管锦州,直接进攻凉、夏诸州。到时候如果哥舒行文放任凉、夏诸州不管,那麽我军就乘虚拿下凉、夏诸州,哥舒行文返回呼兰的两个通道:凉州和伦玉关都在我军手中,他的数十万大军将成为一支孤兵,势必全军覆没。

如果他回救凉、夏诸州,那麽锦州之围不救自解;而且我军还可以乘机设伏,袭扰他的回援之师,虽然整个战局没有风侯所指挥的大会战那麽壮观,但是却可以兵不血刃的达到目的。单纯从军事上讲,确实比风侯强度圣龙河,分割敌军来得稳妥且有效。

毕竟当时哥舒行文有著三十万能征善战的呼兰大军,真的要正面展开决战的话,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只见一个大约十三、四岁的瘦弱少年正在侃侃而谈自己当初指挥的锦州战役。风雨暗暗点头,这个方案曾经是自己和梅文俊最先考虑过的,可惜因为当时具体的形势而不得不废弃,这个少年能够看到这一层,倒也不简单。

“胡说八道,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不怕流血、不畏生死,即使马革裹尸还又待如何?风侯抛却个人恩怨,用兵神出鬼没,逼得哥舒行文撤出锦州,天下英雄谈到这件事情,谁不翘起大麽指,夸赞我们风侯?哪像你小李子,只会纸上谈兵,还说什麽要避免士兵伤亡,打仗哪能不流血,怕死就别打仗!我带著近卫军跟随风侯打了这麽多仗,可从来就没有一个人是孬种,好几次面临危险,风侯一个人冲杀在前,将士们个个红著眼睛的跟随著风侯,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也没有一个人皱过一下眉头!”

为风雨辩护的正是欧仁,这家夥今年刚好十五,风雨认为他应该多学习一下,再加上风雨知道欧静对自己的弟弟小小年纪就征战沙场很是担心,所以可怜的家夥就被风雨不由分说的打发到轩辕军校的少年班去学习,却没想到在这里摆起老资格来了。

“羞也不羞,说不过人家,就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