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 (第2/4页)

是一般将领发挥的水准,和自己领教过的风雨军第二号人物秋里应该发挥的水准,实在相差太远了。尤其是秋里如今一心忙着和那个鄯善王献上的银玲公主作乐的行为,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就在几天前,正是这个狡猾的家伙,在麓城表面上无所事事,却暗中偷袭酒泉的前科。

而且这几日,风雨军竟然在城外挖起了一道道堑壕,并将翻起的泥土仔细的加固成了一道土墙,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初,他还以为这是风雨军想要实施坑道战,把地道挖掘到城内,没想到连续几日在城中的监听,以及派出细作的打探,得到的结论就只有一个:风雨军根本没有准备挖地道,反而倒是像要在城外铸成一道防线,长久守备下去。

这当然是匪夷所思的,因为玉门关不同于其他城池,它傍山而筑,风雨军根本不可能将其四面围困住,虽然丢失了酒泉和总寨,也不过是将兵力更加集中而已,至于城中的补给充足,还可以通过西面的昌马和新民堡源源不断的运送过来。

翰鲁的直觉意识到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阴谋,但是他实在无法想明白。

「启禀大帅,我军又截获了鄯善王求援的信件,看来鄯善城已经粮草告罄,危在旦夕了。等哈尔里克汗回师,一定要让圣龙人好看,杀他个屁滚尿流,知道我们呼兰的草原健儿可不是好欺负的!」

这个时候,部将们因为查获了鄯善王的求援信,认为战局已定,不由兴高采烈的纷纷发表着自己的高见。

这些天,翰鲁为了谨慎起见,特意加强了玉门关附近尤其是一些小道的巡逻,并且派遣细作潜伏于风雨军的军营四周,连续截获了类似的信件十余封,再加上围攻鄯善城的友军也同样送来了相当乐观的情报,以至于连原本还有些怀疑的翰鲁,如今也对鄯善王很快兵败的消息确信无疑了。

可是,秋里会就这样坐视不理吗?

翰鲁的思绪又回到了原先的起点,不由紧皱起眉头来。

玉门关易守难攻,像秋里这样的进攻,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拿下玉门关的,如果不是想用诡计夺取玉门关的话,那么要想救援鄯善城,根本是天方夜谭,除非他

除非他绕过去

翰鲁心里面突然一动,想到了这两天出了查获鄯善的求援信之外的另一个收获,那就是根据逃回来的呼兰被俘士兵和派出去的细作报告,风雨军正不断的派人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

这个消息原本并不放在翰鲁的心上,因为从小路前进,一方面路陡难行,另一方面只要派一支伏军截断粮草,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大败对手了,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一招棋,为正统兵家所不用。但是如果鄯善城势危,而秋里又急着救援他的那个送上门来的老丈人的话,事情就不一样了。毕竟,从私底下说,银玲公主一定会在枕边吹风要求秋里救援鄯善城,而从战略上讲,风雨也不会允许好不容易天上掉下来的这么一个大有用处的盟友就这么完蛋了,这样既没有面子,又会蒙受重大的战略损失。

再联想到风雨军挖好了一道道的堑壕和土墙,所有的讯息在翰鲁的脑中综合起来,终于形成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

风雨军是企图从玉门关四周的小路绕过去,然后一路兵马利用挖好的堑壕堵住呼兰人东进的道路,另一路人马则乘虚袭击玉门关西面的昌马和新民堡两座城池。这样一来,难以攻打的玉门关就成为了根本不需要攻打的城池,风雨军大可以浩浩荡荡的救援鄯善城,同时则兵不血刃的把玉门关中的呼兰官兵活活困死。

好毒啊!

在不动声色之间调兵遣将,本来就是秋里的拿手好戏,翰鲁是越想越觉得自己推测的不错,在冷汗之后,却又掩饰不住兴奋。尽管秋里擅长偷袭,但是任何偷袭战都是需要承受巨大风险的,而且如今既然已经被自己看破,那么又有何惧之?

于是,翰鲁嘴角泛起了冷笑,悄悄的对手下的部将布置起来。

秋风瑟瑟,西北十月的夜晚,无疑是寒冷的。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支圣龙的兵马正人衔石,马去铃,从风雨军的大营里出来,快速而又悄无声息的走上了一条羊肠小径,向北行进着。只是这条道路实在太狭窄了,队伍无法迅速通过,到了路口之后就只能一次走两个人,以至于整个队伍犹如那一条蜿蜒曲折的长蛇,在夜幕下不停的扭动着。

却见一名年轻的将领,玉面无须,眉宇清朗,不怒而威,正骑着战马在队伍中央前行,一面绣着大大的「秋」字的军旗在头顶上方随风招展;跟随在他旁边的是一个全身戎装、银盔银甲的女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