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部分 (第2/4页)

身为已故名儒楚雨墨的儿子,楚天辞在帝国的政治格局中地位颇为微妙。

一方面,他和同样出身圣龙大学堂、受到过父亲恩惠的风雨曾经是多年的好友;另一方面家族的传统让他毫不犹豫的追随着当今圣龙皇室最为英明的先帝三子,如今的宣武帝;同时名门世家的身份也让他受到了诸侯的尊敬、士林前辈的爱护和年轻一代的追随,以至于被风雨麾下的重臣,西北名儒陈善道赞誉为“士林之星”。

这样的地位,让楚家在宪政推行之日起便门庭若市,各方势力都争相拜访,或者寻求同盟,或者请求帮忙,或者拜托从中斡旋,令楚天辞忙得不亦乐乎。

但是这决非楚天辞之所愿。

和所有的名儒一样,楚天辞并不看好宪政,认为天子为了延续圣龙帝国生命的这套方案实际上是饮鸩止渴,从根本上动摇帝国命脉的危害又岂是短期的得益所能够弥补。

所以,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楚天辞实在不愿意插手任何宪政的事宜。

只是,这一次的客人却是他不得不见的对象——无论是从家族的渊源,还是从目前政治格局的走向。

为此,圣龙帝国年轻的政治新秀,只好中断了原本的工作,起身走到门口将两位不速之客恭迎到房内。

“楚大人!”

“沐大人,吴老先生!”

一番客套寒暄、彼此谦让中,楚天辞乘机打量了一下两位自巴蜀而来的客人。

沐建四十上下,身形魁梧双目有神,属于坐言起行、干脆利落的人物;吴俨儒年过花甲,然而道谷清风,一派儒者先贤的风范。

“不知两位大人有何事需要天辞效劳?”

在礼节周到的请客人入座之后,缓缓的,楚天辞品了一下府内下人沏好的茶,似乎有些漫不经心的问道——多年的宦海沉浮,已经让他磨去了昔日青春年少的飞扬,多了几许老成持重的沉稳,因此尽管已经心知肚明,表面上却依旧装聋作哑。

“老朽和令尊乃是多年的至交,算起来和贤侄也不是外人,这也就不绕圈子了。此次沐大人和老朽前来不为了别的,就为了一件事情——请贤侄支持巴蜀自治!”

“请恕天辞愚钝,天子已经诏告神州,巴蜀作为九大行省之一,自然享有推选自己的总督和议员自治地方且参与朝政的权力,何来支持一说?”

早就已经熟谙官场套路的楚天辞,表现出来的是一脸的莫名和茫然。

“咳咳咳!”

自以为能够凭借着自己的资历让对方恭顺的吴俨儒没想到楚天辞会这么应对,不由尴尬的咳嗽了一下掩饰住自己的情绪,犹豫半响之后方才强作笑容说道:“贤侄这么说未免见外了吧……”

“巴蜀名为地方自治,实则为风雨一人只手遮天,百姓士绅无不仰其鼻息、战战兢兢,于圣龙朝纲不合,也与天子圣意不符!”

未等吴俨儒说完,却见沐建断然插嘴道。巴蜀沐家是一个传统的军人世家,世代都有武人之风,因此虽然是一族之长,沐建的言语却显得直来直去,没有一般世家那种虚言巧对的习惯。

“沐大人所言或许有些道理!不过凉国公兼任巴蜀节度使,却是天子的诏令,谈不上什么不合朝纲、不符圣意吧!”

楚天辞一边打着太极拳左右周旋,一边在心里却暗自叹息了一声。

沐建所说的正是他反对宪政的一个重要理由。虽然圣龙帝国这两年连续遭遇重大打击,朝廷的威信和权力日益萎缩,但是地方各郡县名义上仍然必须严格的受到朝廷节制,军政也是分开的,然而经宪政的推行,风雨这样的地方诸侯却可以名正言顺的执掌地方军政,总督的权力也扩展到了比郡县还要大的行省。

因此,这种对于现实的确认和妥协,在延缓了帝国的危机和整合了帝国的势力同时,也给帝国的未来埋下了分裂和地方独立的危机——至少眼下风雨就可以合理合法的行使对巴蜀的权力,而未来天晓得还有多少个风雨,或者更可怕的是出现拥有风雨这样的权力却远没有风雨这样的眼光和胸襟的诸侯,为了个人的权力和利益,危害到帝国的千秋基业。

“陛下啊陛下,风雨啊风雨,你们一手缔造出来的这盘残局,日后将会如何收场!”

楚天辞在心中默默的悲叹。

就在这时,却听见吴俨儒摇头晃脑的说道:“贤侄此言差矣!巴蜀节度使虽然是天子册封,然而却是宪政之前的事情了!根据宪政的精神,巴蜀的事务自然应该由巴蜀人自己治理,岂容权雄插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