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部分 (第2/4页)

托。

“嘉奖秋里!”

风雨站起了身子,沉思片刻下令道:“告诉秋里,这次大军不必再撤回幽云关,就地驻扎准备防御呼兰人的反攻;同时善待那些归属的酋长,从今往后辽东的土地便是我圣龙的疆域,只要他们愿意成为我圣龙帝国的子民,按期交纳贡奉,尽可以保全原先的地位,帝国也将开放商埠,和他们进行商品的交易。

“此外,命令吏部和兵部,加紧考核将士们的战绩,凡有战功者,便可以尽获关外的土地和爵位,原本居住在辽东的人口,以后就不必迁徙回帝国了,悉数赏给有功之臣便是!”

“宰相英明,如此一来,很多将士也就不必抱怨获得没有人烟的荒地,而不愿意领受赏赐了!”

李中彗微微地一笑,站起来说道。

这段时日以来,关于功臣的封赏,一直都困扰着帝国宰相。

风雨不愿意让帝国重新循环到豪门大肆兼并土地、贫民走投无路、玉石俱焚的旧路上来,尤其是六年前秋里在幽燕的巨大胜利,更是让始作俑者的风雨也暗自心惊,因此早就有心用新征服的土地,作为对功臣的封赏。

不过,这个方案显然遭到了很多保守官员们的反对,他们担忧帝国会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更不愿意离开繁华的帝国内地,前往被视作不毛之地的新占领区。

而前两年辽东战局的起伏,也让那些征服的土地朝夕易手,十分不安全,因此,很多将士宁愿将得到的封赏,低价卖给那些投机的商团,只有李中慧和高凤阳支持下的商团,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暗中联手操作的陶朱钱庄,便是其中最大的买家。

因此,当风雨终于决定将关外的土地,正式划入圣龙帝国的疆域,并且不再如前两年那样,仅仅是定期出兵关外,即便打胜了也只是将获得的财富和人口迁入关内,以此消耗呼兰帝国的实力之后,李中慧便立刻知道,这一次拥有着风雨军官方背景的陶朱钱庄,将再次成为大赢家,获得前两年风险投资的巨大回报。

而身为陶朱钱庄大股东的李氏家族,也将获益匪浅,既包括经济方面,也包括了朝廷的权力斗争。

“之前,秋里在辽东获胜之后迁徙人口,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准备和呼兰帝国决战,因此不想将宝贵的兵力浪费在那些冰天雪地之中。

“不过现在不同,不仅是辽东,以后还有大漠草原,都必须囊括在帝国的疆域之内,有功的将士和贵族也不准再封赏在帝国的内地,他们要想获得领地,就必须用刀剑去征服,去开拓,只有为帝国开疆拓土者,方才能够享有荣誉和财富!”

风雨瞥了妻子一眼,傲然说道。

他也很清楚,陶朱钱庄这些年来半公开进行的生意。

欧静为首的清流派,强烈反对推行这项新政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担心这些贪图利益的商人将严重动摇圣龙的国本。

只是当时迫于国力的限制,无力大规模发动对呼兰的战争,也就无法以朝廷的力量来固守夺取的土地。

而且当时百废待兴的圣龙国内,急需大规模的资金重建,甚至都无法拨出大量的款项来赏赐征战有功的将士,因此商人们的这种冒险投机,不仅可以让战士们间接获得金钱方面的补偿,更可以利用商团的雇佣兵,保全那些已经夺取的领土,所以风雨不得不睁眼闭眼的默许和容忍。

“中慧以为,新征服土地百废待兴,应该让高凤阳拨出专款,低息贷款给那些获取采邑的主人,加紧生产和开垦,同时命令户部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定期核查,建设有功者赏,投机买卖者严惩!

“以后,更要严格限制那些土地的买卖,防止奸商利用有功将士们的困顿,低价收购这些英雄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财富,坐享渔利,严重影响军队的士气人心!

“此外,既然如今赏赐给将士们的土地将由朝廷予以安全的保障,那么拥有私兵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李中慧补充说道。

李中慧太了解风雨了,她清楚风雨虽然并不以为重商影响到所谓的仁义道德,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却也不愿意逐利的商人令军队的士气下降,让那些原本纯朴的农家子弟追求安逸而不再忠勇勤勉;至于拥有私兵的豪强实力膨胀,更是风雨所坚决不能够容忍的。

所以,之前的默许只不过是暂时的,维护军队的忠诚和战斗力,以及防范地方豪强的过度强大,却是风雨不可动摇的底线。

既然陶朱钱庄如今已经赚取了很多,李中慧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远胜于风雨自己制定出更为严厉的政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