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页)

书楼里,请道长放心,明日一早小生就去寻找《道德真经》,如果侥幸发现,一定请道长过目。”

红尘道长闻听此言,竟然激动地站起来,连声感谢胡公子,好像他已经找到这部万经之王。当翰林学士大有好处啊,可以随意出入皇家书楼。虽然他神通广大,但是自恃身份,极不方便偷入藏书楼寻觅。

第二天一早,胡长生径直跑进藏书楼,瞪着眼睛大搜特找。

状元陈世俊和榜眼张君瑞万分惊讶,这位探花郎好像狂蜂浪蝶般绕来绕去,忽上忽下,四面八方翻阅那些糜烂的旧书,奇(霸气书库…提供下载…87book)怪。他想找什么?

胡长生寻找一个月,终于在垃圾似的书堆中发现一册极薄的烂书。他惊喜地发现封面上隐约写着一个德字,里面千疮百孔,其文曰“道可道,非(霸气书库…提供下载…87book)常道;名可名,非(霸气书库…提供下载…87book)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和其光,同其尘……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载营魄抱一,有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胡长生能认出来的,只有这三百二十三个字。虽然断断续续,但是看得惊心动魄,这部经卷,讲的完全是天地之道啊!与自己感悟的自然之道何其相似。他急忙誊录下来,将原书放好,一溜烟跑到太清观。

红尘道长看过之后,双手捧着薄纸,激动得满脸通红,连声道:“胡公子,这……这果真是我教的镇派之宝啊!可惜,应该有五千言,如今只余三百余字。”

胡长生和红尘道长很快冷静下来,共同分析其中精义。这篇《道德真经》讲的是天人合一,如何探索天地万物的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分有、无两个方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存在,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由是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妙用。道之理贯穿于万有,万有相对于存在,极则必反,终必归一。道动,则万物发生,道静,则万物返本,这是道的根本规律。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无为,以之修身,应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部《道德真经》具有超凡入圣的大智慧。

二人在短短的三百二十三个字中,领悟出许多前所未有的奥义,境界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极大提升。如果这部经书完整,收获肯定更大,然而仅凭这些字,还解决不了胡长生的难题。

胡探花决心己定,自己不能永守家中,必须游历天下,在平凡世界中体悟天地自然之道。他试探道:“请问道长,可知道无尘法师和黄峰真人?”

红尘道长仔细回想了一下,摇了摇头,歉然道:“贫道孤陋寡闻。”

胡长生并不感觉失望。知道又能怎样?不知道又如何?如果真正理解《道德真经》的含义,自己不应该怀恨,还是随其自然吧。

时光如梭,大年过后,很快出了正月,胡长生已经在翰林院任职五个月。眼看到了春天,他再也按捺不住,憋着劲要找皇上舅舅谈谈。

这天下午,皇上东方云龙一时兴起,派一名小太监来胡府传旨,命胡翰林去御书房见驾。胡长生大喜,不知道皇上有什么重要事情,但自己正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于是急忙跟随太监入宫见皇上。

胡长生行过君臣之礼,站起来静候一旁。

东方云龙站起来,踱到胡长生身边笑道:“胡翰林,最近可有诗作?”

胡长生立刻释然,原来为这点小事把我从家里叫来?皇上真是随心所欲啊。他恭敬道:“回陛下,微臣近来没有作诗。”

“可惜。”东方云龙感慨道:“胡翰林,你青春年少,应该大展才华才是。”

胡长生躬身道:“皇上说的是,只是微臣最近才思枯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