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三 鄂尔多斯沙漠——集中黄河河套

四 瀚海沙漠群——集中内外蒙古

准噶尔盆地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新疆的北部,在阿尔泰山跟天山之间,成一个三角形地带,面积约二十万平方公里。它跟它上面的四万五千平方公里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默默无闻。纪元前二世纪跟纪元后二世纪的英雄人物张骞、班超的伟大勋业,都限于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跟本区的关系很少。但到了十八世纪,一个大悲剧却在此发生,立国数百年之久的准噶尔汗国覆亡,遭受到清王朝满洲兵团灭种型的残忍屠杀。从此中国境内再没有准噶尔人,只留下这个仍保持准噶尔名称的盆地和位于中国跟哈萨克交界处一个名“准噶尔门”的要隘,供后人凭吊。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天山与昆仑山之间,面积约五十三万平方公里,百分之八十被三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十万平方公里的库姆塔格沙漠所掩盖。这是一个标准的闭锁形态的内陆盆地,四周全是高达四千米以上的大山,仅东北一隙跟河西走廊相通。气候干燥,(女若)羌城全年雨量只五毫米,居民一辈子都不了解什么是“大雨倾盆”和“阴雨连绵”。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等于一个日本,属于流沙类型,横亘在盆地中央,是最可怕的一种沙漠,维吾尔语“塔克拉玛干”,就是“进去就出不来”之意。狂风卷起的沙丘有时高达二百二十米,像巨魔一样的翻腾滚动,旅人和骆驼商队都会像蚂蚁般地被它吞食。库姆塔格沙漠面积则有英国的一半大。两大沙漠隐约相连,从东到西,长约一千三百公里,南北最广处有五百公里。当张骞到西域时,所遇到的最大威胁就是这个使人色变的障碍,但他总算绕过了它。当第七世纪,佛教高僧玄类普九死一生的沿着它的边缘前往印度,《西游记》一书中所描述的那些充满妖怪的魔山和充满奇异事物的王国,大部分都在这两个大沙漠的四周。像其中的火焰山,就是指吐鲁番附近的山群,吐鲁番曾被命名为火州,气温曾高达摄氏七十五度。

可能比纪元前五世纪更早,沿着这两大沙漠的南北两侧,开辟有两条艰险的道路,像两条细丝一样,中国就靠它跟西方世界作微弱的联系。这两条道路,史学家称为丝路,并不是对此细丝一样的通道作诗意的称呼,而是商人们利用它把只有中国才有的生丝和丝制品,历经千山万沙,运到欧洲出售。

河套的鄂尔多斯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之上,是黄河以南唯一的沙漠。当中国古代最北的疆域以阴山山脉为界时,这块沙漠曾阻挠着远征军的出击行动和边防军的后勤补给。大黑暗时代时,中国北界退缩到万里长城之内,这块被遗弃在边疆之外的沙漠上的绿洲,遂成为北方强大的蒙古人和瓦拉人的牧场,不时沿着长城抄掠。明王朝那些昏庸低能的帝王将相除了怒詈他们是“套寇”外,别无他法。十七世纪后,内外蒙古相继并入中国,中国北界推进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畔,这块沙漠的国防意义,才归消失。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散布在蒙古高原上的瀚海沙漠群,这个大而无当的沙漠,座落在万里长城和阴山之北,东起大兴安岭南端,西止于天山东麓,北到外蒙古中部,东西约二千公里,南北约一千公里或四百公里不等,面积大约有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恰可容纳四个日本或四十个台湾岛。它事实上由无数独立的各有自己名称的小沙漠组成,主要包括戈壁沙漠(蒙古南部)、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皆在内蒙西部)、浑善达克沙漠(内蒙锡林郭勒盟)。间隔地带往往是平坦的岩石原野,而且生有水草。沙漠之上是宁静的。商旅们在其中只能看到魔鬼一样引诱迷途者奔驰到死的沙蜃。

沿着瀚海沙漠群南部的边缘,排列着一系列的商业城市,如赤峰、张家口、包头、集宁、呼和浩特。我们如果把瀚海沙漠群当作一个真正的大海的话,这些城市就是陆地的港口。以张家口为例,它是万里长城最大的关隘之一,有一条穿过沙漠的小道,像航线一样,北通蒙古的首府乌兰巴托。商旅必须在张家口治办行装,才能从事这个需时四十五日的商业性的沙海航程。而从乌兰巴托南来的商旅,也到张家口为止,把货物从骆驼上卸下后,交给代理店处理,即另行载货返航。塞北跟中国本部的划分,在此可看出显明的色彩。长城以南,农田相接,青葱千里。而出了张家口后,便景物全异,沙漠、骆驼、蒙古包、牛马羊群,完全是另一种天地。我们可借用诗人形容繁华和荒凉之界的诗句,说明旅人的心情:“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怎能不回头。”

瀚海沙漠群和它以北地区,因气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