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2/4页)

枕头的老翁正在他身旁烫酒,还没有烫温哩。这可看出道教思想已影响到知识分子的人生观。又如《莺莺传》、《霍小玉传》,提出社会问题,两篇内容相似,叙述男女恋爱故事,最后女主角都被海誓山盟的男主角抛弃。抛弃的原因是,唐王朝阶级森严,寒门士大夫不愿跟平民缔婚,以免葬送跟世家士大夫缔婚的机会。

无论散文和短篇小说,都是文言文写成,所以它们只是贵族文学,跟占全民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平民无关。平民文学一直是一片空白,但时机已经到来,一种专为平民服务的白话文写成的散文小说,大概在第五世纪就开始出现。一旦出现,即迅速传播。这种白话文作品,当时不称白话文而称“变文”,大概是由艰深变钱易,由文言变口语之意。白话文的对象不是贵族,贵族也瞧不起白话文,白话文的对象是广大的民众群。

白话文起因于佛教的传播,佛经虽然大量译成汉文,但用的是文言,文言本已深奥,再加上很多新的名词和新的语法,遂使译出来的佛经成为一种洁屈聱牙的天书,只有士大夫阶级中少数受过特殊训练的人,才看得懂。在这种情形下,要想民间接受,就必须靠文言文的再翻译——译成白话文,即变文。然后根据白话经文,用口头向民众宣讲。这些经文,每一篇或每一部(长篇)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如《维摩诘变文》,叙述居士维摩诘生病,释迦牟尼派他的门徒之一文殊前去探病,在探病时,维摩诘大显神通。如《大目乾莲冥间救母变文》,叙述目莲到地狱中,千辛万苦,把他母亲救出苦海。这些白话经文在寺庙或街头宣讲时,听众心惊魂骇,恐怖和懊恨使他们痛哭流涕,沉湎于历历不爽的因果报应之中,不知不觉皈依佛法。

白话文因传扬佛教而发生,最初只限于对佛经的再翻译,后来逐渐脱离佛教,逐渐出现中国人自己的创作,完成纯白话文学,内容就更丰富。社会、爱情、战争,都成题材。如《列国传》,叙述伍子胥为父报仇的故事。《明妃传》,叙述王昭君嫁匈奴单于的故事。白话文学是大众文学,爱好它的人数远超过爱好贵族文学的人数,文言文学一直跳不出官僚的小天地,白话文学则植根民间。

六 唐诗

文学中的诗歌部门,本世纪(八)有惊人的成功。在中国第二个黄金时代鼎盛时,同时兴起诗的黄金时代。到了政治性黄金时代结束之后,诗的黄金时代却仍然继续下去,保持二百余年的巅峰。

世界上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译成其他文字,只有诗不能。即令有绝世奇才能译其他国家的诗,也不能译中国的诗,中国诗是世界上唯一无法翻译的文学作品。因为中国诗的主词是隐藏的,译时必须加上主词,就意味全失。而汉文方块字是中国诗的主要成分之一,靠方块字的排列组合和含糊模棱的意思,即产生一种绘画般的诗意。抛弃方块字而译成其他文字,就像美女抛弃了容貌一样。所以中国诗不但不能译成外国文字,也不能译成中国的白话,诗是汉文所发挥的最高艺术。

在纪元前十二世纪《诗经》时代,只有三言四言(三字一句或四字一句)。到纪元后四世纪大分裂时代,才进步为五言。第六世纪隋王朝统一中国,才再进步为七言,完成诗的形式。上世纪(七)女皇帝武(上明下空)把诗列为科举考试中的主要课目,诗遂成为知识分子必修课程,就如春花争放,更为普及。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有半数以上出生在唐王朝。我们用三位诗人作代表,说明诗黄金时代的成果。

岑参 南阳(河南南阳)人,他的英雄气概使他的诗气吞山河,在帝国不断对外战争中,他歌颂荒漠中捍卫国土的战士。中国是一个战争文学最贫乏的国家,岑参悲壮的感情,在诗的领域中开辟一个新的天地,使一些斤斤计较私人感情的诗人,黯然失色。所以我们称他为“诗雄”。举他的《走马州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诗为例;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搬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之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仁献捷。

(走马川,位于车师前王国故地(新疆吐鲁番市)西境。雪海,指沙漠。轮台(新疆轮台),西汉王朝时中国在西域屯垦区中心。金山,即阿尔泰山。五花、连钱,都是名马。旋,马身上旋毛。)

李白一个身世可悲的浪漫诗人,他原籍成纪(甘肃秦安),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