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部分 (第2/4页)

的清楚的。连连推辞,“照着市价就行。多给一倍,这粮食老夫就不卖了。”

薛老太太也没坚持,“萧家大恩大德,老身没齿难忘。等到了京城,薛家必有回报。”

“好说好说,大家如今都遭了难,相互护持是必须的。”萧老爷子捋着胡须,一脸高风亮节,我是好人的模样。

送走了薛家人,也少了三百斤粮食。

萧老爷子趁机感慨了一声,“这老太太,是个难缠的。明桢,以后同薛家打交道,记得多留一个心眼,可别被那老太太几句话就给蒙蔽了。”

“老爷子放心,孙儿会防备着薛家。”

前脚送走薛家,后脚萧明桢就来给萧明瑜报告具体的情况。萧明瑜同萧老爷子一样,只是嘱咐萧明桢都留个心眼。

薛家得了粮食,总算是解了燃眉之急。只要熬过了灾区,越接近京城,情况也就越好。薛家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先用萧家的粮食支撑着,等到有粮食可买的地方,也就不再需要萧家的帮助。

又行了几日,已经快要走出灾区。

这一日,休整的时候,韩氏实在是太闷,于是抱着成哥儿下了马车,在马车周围转悠了一下,活动活动筋骨。

薛家的家丁在打柴的时候,猎到两只猎物,收拾干净后,派了婆子送过来。那婆子是薛孟氏的陪嫁,早些年在京城的时候,跟在薛孟氏身边,是见过不少世面的,也见过不少贵人。一见到韩氏,那婆子就觉着眼熟。又听旁人称呼她为太太,想起了薛孟氏的猜测,那婆子果然就留了心。将猎物送到厨下,并热情的提出帮忙料理。人家一脸热情,总不能冷酷的将人赶走。再说了,要做那么多人吃的饭,厨下本来就人手不够。如今有人主动帮忙,自然是再好不过。

那婆子一边帮忙,一边同人闲话,不动声色的打听萧家的情况。厨下的人没那么多心眼,人家问什么就说什么,反正都是些说烂的八卦,想来是没人在乎的。

那婆子打听完情况,也就告辞离去。

回到薛家车队,同薛孟氏还有薛老太太一说,萧家五房太太果然是韩阁老的闺女,倒是让薛老太太惊讶了一把。至于薛孟氏,则是半点不出奇。“我说什么,当初我就说那五太太肯定是韩阁老的闺女,你们还不相信。如今证明我说的果然没错。”

“你少说两句。”薛老太太皱眉不满,“是韩阁老的闺女又如何,你也说了,当年你们做姑娘的时候,就闹的不太愉快。看样子,人家也摆明了不想同你相认。如今知道了又能如何,难道还巴巴的上前攀关系吗?”

薛孟氏笑了起来,“老太太,如今可不是我们薛家要上千攀关系,是他们萧家要攀附我们薛家。萧家根基被毁,还没王府追杀,这一路进京城,就是去投靠萧家大老爷去的。至于韩氏,死了男人,儿子还那么小,即便是韩家的闺女,又能如何。萧家已经败落,五房更是不如。这样的人家,我们也该远着点,免得沾染了晦气。”

“糊涂。以后不准再说这样的话。”薛老太太不客气的说道,“萧家就算败落了,好歹还有个大老爷在。人家好歹也帮助了我们薛家,你远着点作甚?少给老身摆出这副样子来。再说了,这些日子看下来,萧家行事虽然有些不拘小节,不过好歹也是个百年世家,是有底蕴根基的人家。同这样的人家,即便不刻意结交,也不该得罪。更何况,若是同萧家有了来往,以后同韩家搭上关系也容易。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难道不明白吗?”

薛孟氏羞愧,“老太太教诲,儿媳谨记在心。都是儿媳糊涂。”

薛老太太板着脸说道,“总之你记住,以后不可再说这样糊涂的话,让老身听到,定不会轻饶了你。去,将谨严叫来。既然确定了五太太的身份,以后同萧家打交道,还需要注意一二。”

薛孟氏心头不服气,不过是个寡妇,有什么了不起的。就算是韩阁老的闺女,又能如何。她还是郡主的女儿,国公府的闺女,丝毫不比韩氏差。也就是薛老太太,总是顾忌这样,顾忌那样,活的忒不痛快。

韩氏并不知道薛家知道了她的身份。不过即便知道了,也没关系。反正迟早有这一天。

薛家连续两次在萧家这里购买粮食,等到第二次购买的粮食快要吃完的时候,总算走出了灾区。人困马乏,找到客栈,安顿下来,很快大家都进入了梦乡。这些日子以来,将大家都累坏了,恨不得睡上三天三夜才好。

次日醒来,大家都不想动,只觉着浑身酸痛。于是萧家决定在客栈里休整个三两天。薛家同样如此。

萧明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