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 (第2/4页)

摔个狗啃屎。

其余武士见状一愣,当即停下了脚步。只听有人发一声喊道:“敢打我大哥,弟兄们抄家伙。”几名武士纷纷亮出兵器,叫喊着冲向那酒保。谁知那酒保非但不怕,反而不屑道:“想撒野,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地盘。”说着拍了两下巴掌,店中立刻冲出几名大汉,人手一根三尺长的擀面棒。

那细眼武士见状不妙,抬头一看店名,方才吃惊道:“买醉楼!你们是八仙门的人 ?http://87book。com”那酒保一阵阴笑,得意道:“识相的交出一百两银子滚蛋,不识相的就把命留下吧!”

那为首武士本待发作,谁知一听人家来头,哪里还敢放肆,当即赔笑道:“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多有得罪,多有得罪。鼠头,还不快付银子。”那细眼武士忙从怀里掏出张银票,打着哈哈双手奉上。酒保咧嘴一笑,收了银票又去招呼客人去了,仿佛没事一般。

“干他娘的,这家店几时变成八仙门的了?”那为首武士瞧着店头牌匾,喉结滚动间,嘴角一阵抽搐道。毕竟势大压人,就算再不甘心,也是无可奈何。为首武士干咳了一声,最终还是带着手下悻悻然而去。

江永清随老者穿过长街,一路往东出了镇子,走不到两里地,便见一片金色的芦苇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时有清风刮过,芦苇草便如海浪般哗哗作响。江永清不觉抖擞精神,饶有兴趣地沿着石堤走入了芦苇丛。如此行得数十丈,但觉眼前一亮,只见一条碧光粼粼的玉带横呈眼前,与湛蓝的天空,金色的芦海,形成了壮美的诗篇。

“果然好景致。”江永清见河畔有座八角凉亭,雕梁画垣,朱瓦琉璃,宛如宝石般镶嵌在一块延伸出的洼地上,不觉由衷赞叹道。

两人来至亭前,只见一块黑匾悬于檐下,上书“太白遗风”四个漆金大字,龙飞凤舞地,倒也潇洒飘逸。亭中六根圆木立柱也已刻满字迹,无非是些纵情声色,风花雪月的诗词。

“名垂千古亦何如,一盏一斛一生渡。”江永清随口念了句柱上诗,不由笑道:“百步之外,小可便闻酒香。如今置身亭中,更是意欲一醉。这亭以酒成名,酒为亭生芳,倒也实至名归。”

老者捋着胡须哈哈笑道:“此亭已立十数载,憾无名家登临挥毫,实乃美中不足也。即便这柱上诗词,也是老朽及一干附庸风雅的友人所提,实难登大雅之堂,倒是让小哥见笑了。”

江永清凭栏远眺,但见白鹭飞渡于水天之间,和那舟头酣睡的鹈鹕相应成趣,不由笑道:“老丈过谦了。此亭有尔等奇人异士流连忘返,相信过得百年,必然名扬天下。只可惜手中无酒,凭地少了几分乐趣。”

第二十二章 亡命天涯 第二节

“这有何难。”老者说着由怀中取出一只鹿纹铜壶,笑道:“此壶看似普通,却是大有来头。晋有七子,为人放浪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故称之为‘竹林七贤’。七人中最有名的酒徒,当属刘伶。此人常自诩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据《酒谱》一书记载,刘伶常手持一壶,驱鹿车边行边饮。车后有随从手持犁锄,你道为何?刘伶曰:‘吾若醉薨,汝遂埋之。’哈哈!此等酒徒,当属万中无一也。”

江永清瞧着老者手中酒壶,似有所悟道:“难道老丈此壶,便是刘伶当年之物?”老者一拍石桌,大叫道:“然也。”江永清惊叹道:“那岂非酒器至宝。”

老者仰天大笑道:“小哥所言不差。此壶追随刘伶数十载,浸淫美酒何止万斛。别看其腹中空空,只需注入清水,摇得半晌,美酒自来。小哥如若不信,且看酒来。”也不待江永清有所反应,老者已将铜壶掷入河中。

须臾,只见老者把手一招,那铜壶便即破水而出,再次回到老者手中。江永清双目一凝,随即拍手赞道:“好手段。小可有眼不识泰山,尚未请教前辈高姓大名。”老者捋着胡须笑道:“区区崔饮,蒙朋友看得起,给了个‘不醉翁’的绰号。”

江永清游历江湖时日虽短,但“不醉翁”的大名还是有所耳闻,当下起身作揖道:“原来是八仙门崔前辈,江永清失礼之处,还请前辈见谅。”崔饮笑道:“小哥手持天残宝剑,仗技游侠江湖,看来已深得公孙老盟主真传。老朽在天残剑面前,又岂敢枉自尊大。”

“公孙盟主虽说是晚辈泰山,却未得其传艺。家师苦海,乃释门行者。”江永清缓缓落座,并报上了师承。崔饮皱眉道:“苦海?少林寺并无苦字辈高僧,不知令师现居何方宝刹?”

江永清笑道:“按家师的话说,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