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 (第1/4页)

岳凌军、穆齐还有王信,只顾了对李亚峰的话吃惊了,并没有注意到,李亚峰在说出“我就想当个普通人”的时候,眼中闪过了一丝凶光——如果说李亚峰一开始真的是这么想的话,在经历了无定乡之变以后,他的想法肯定已经变了。

李亚峰失踪,岳凌军马上向中央求援,他原本并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但当他把在雷州的老中医们嘴里套出的“李亚峰是华佗门传人”的消息也上报中央之后,没过几个小时,他便得到了全权,可以调动有可能找到李亚峰的地区的当地驻军。这让岳凌军在得意之余不得不深思起老中医们语焉不详的“华佗门”这三个字的分量了。

比起岳凌军来,国安局局长穆齐知道得可能更多一点儿,在国安局内,除了精英“龙组”之外,还有一个名为“天组”的小队,这个小队人数极少,也不受穆齐的直接管辖,只有在出现某些似乎是“非人”所为的事件的时候,天组才会出动。虽然这个小队每次都会给穆齐一个冠冕堂皇的报告,但穆齐从来没有相信过,他知道,这些报告只是对外的一个交待而已,而对内的,他还没有能看的权限,军事级别不够。

穆齐经常自嘲地想,对于天组,他这个国安局局长只不过是起个通风报信的作用,但自己至少能知道这个小组的存在,已经算是了不起了。这次李亚峰失踪事件发生之后,穆齐本想像以前一样把消息转给天组,但他却惊讶地发现,天组的所有人员也都不见了,玩起了“集体人间蒸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穆齐认定,李亚峰绝不是普通人物,他比自己,也比差不多所有人的想象的更加“有背景”。

“得了,那就这么着吧。”李亚峰满意地总结,“我还有自己要做的事情,你们不必插手,你们需要我做的事情呢,我也尽量去做好,这总可以了吧?至少在给人看病这方面……我既然已经做了,那也不会推诿,每个月我总会来省中医几次的……”

天已经大亮了,可是,在李亚峰点头决定“配合”一下国家之后,“大亮”的绝不仅仅是天空。

马上,李亚峰就成了全世界最风光的人物,当然,这也让不怎么喜欢热闹的李亚峰郁闷的很。

国家领导接见什么的自然不用说了,要不是为了保密,李亚峰恨不得使出他刚刚试验成功还未成熟的“千分之一秒真气运行法”来施展分身术,好用来对付没完没了的各国的“中医考察团”,还有那些开不完的高层会议。

另外,在得到了李亚峰的首肯之后,几乎是在一夜之间,雷州市省中医的地盘扩大了五倍,并挂起了“李亚峰中医医院”的大牌子,扩建还没最后完成,预约床位已经排到了两年以后。尽管李亚峰和老中医们一再表示需要住院治疗的疾病几乎已经没有了,但还是挡不住执意要把“李亚峰中医医院”当成疗养保健中心的世界各地的富豪们,仿佛只要沾上“李亚峰”这三个字就能多活一百年。迫于无奈,一所真正的疗养保健中心在雷州郊区破土动工,或许是因为依旧冠着李亚峰的名字,奠基当天预约的人数就突破了五百万。

与此同时,“李亚峰中医医院”的分院也在世界各地纷纷开始兴建,国家新成立的“中医发展部”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限制中医药出口的政策之余耍了个心眼儿,规定凡冠以“李亚峰”三个字的中医医院必须由中国的施工队建筑,于是连中国小镇上的包工头儿都带着从来没盖过三层以上建筑的民工们到处出国玩儿了,民工这个以前说起来似乎不怎么体面的职业居然也成了热门。

李亚峰的姑姑平生从未学过医药,但她的脑筋却实在灵活,她开了一家“李亚峰的姑姑的药店”,短短半个月时间,这家甚至连营业执照都没来得及办的“李姑药店”的分号就一路绿灯地从雷州开到了拉斯维加斯……

听说了这件事的李亚峰啼笑皆非,一时兴起把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商标,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人群就淹没了他,莫名其妙地签了几个名,银行户头上就多了连他从来没见过的位数的存款,而几家冠着他名字的跨国公司突然就已经红红火火地开起来了……

经常还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在一个窄窄的小胡同口,一位,或者几位神情慈和的老大妈坐在马扎上絮絮叨叨地说,“亚峰这孩子啊,从小就听话,他还给我捶过背呢……”而对面必恭必敬地听着的,不是老大妈的晚辈,是美国《时代》周刊的王牌记者……

……

和这些小事相比,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词汇:“中医药大国”开始在种种正式非正式的场合被频繁使用,而这个词汇所用来形容的中国,轰轰烈烈、甚至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