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 (第1/4页)

峰喃喃自语。

“《庄子》?”王信不明白。

“原来我也不信。”李亚峰笑笑,“《庄子》中有个小故事是这么说的,‘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

“不要说了!”玉帝总算从震惊中回复过来,厉声喝止。

“为什么不说?”李亚峰长笑一声,“玉帝,要是我没猜错的话,你的冤家可就要上门了!”

“我的……冤家……”玉帝连“朕”字都忘了用,额头上渗出汗来。

“难道不是冤家吗?”李亚峰几乎是用了咄咄逼人的语调,“玉帝,你是儵、忽二帝的传人吧?那华文昌就是你的冤家债主!你连躲都不躲,居然还敢自己送上门去?果然是做惯了皇帝,好大的威风煞气!”

随着李亚峰的语调,玉帝身子一软,塌坐在地。

“老大,你好厉害啊……”王信还是没明白怎么回事,只是看李亚峰几句话就把堂堂的玉皇大帝给说得像是三魂里没了六魄,脱口赞了出来。

“厉害什么啊……你以为我就不怕?”李亚峰苦笑。他虽然一直端坐不动,一副不怕天塌地陷的神气,但就在说这几句话的工夫,李亚峰自己的心中也是忐忑极了,尽管他早就打算这一次把事情都摆到桌面上来,可这其中的分量还是太大了些。

“陛下不必惊慌。细想来,他只是在危言耸听罢了。”太上老君虽然也让李亚峰弄了个措手不及,但他倒比玉帝镇定得多,先是施法把宝光殿中整理一下,又扶着玉帝坐下,强自冷笑着对李亚峰说,“菩萨曾有言在先,那华文昌和你同为一体,最多不过多了五百年的道行……换言之,你也罢,那华文昌也罢,前身都是天庭的文昌帝君,又能有多大的能为?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几句传言,居然就敢在这里大放厥词?”

“我可没说我有多大的本事,我说的是不是传言,老君该比我清楚。”李亚峰正色道,“现在混乱的局势恐怕真的要上溯到鸿蒙之初的三位天帝之争,这才是我不得不到天庭来的真正原因。”

“李亚峰,到底是怎么回事?”观音终于忍不住开口了,李亚峰提到的《庄子》是道家的经典,观音毫无涉猎,对于“儵、忽二帝”的说法虽然心中隐约有个印象,却始终想不出来。

“菩萨,这个还是让玉帝来说吧。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也只是猜想。”李亚峰对观音倒还算是恭敬。

“菩萨……这其中……咳!真是不知从何说起……”玉帝抓起桌上的茶杯,大口喝了几口,这才算是稳定了心神。

只是除了玉帝之外,宝光殿中的几个人都看得清楚:玉帝抓起的那个茶杯刚才也被打翻了,里面根本连一滴水也没有……

是什么把堂堂一个“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弄得如此狼狈?众人都竖起了耳朵。

“鸿蒙之初,盘古于浑沌之中开辟天地,其后一万八千年,盘古死,化身为四极五岳、江河地理……这些不提也罢。只是……在盘古死后,还有三位天帝主宰世间……”玉帝的语声有些艰涩。

“这三位天帝分别是南方天帝:儵;北方天帝:忽;和中央天帝:浑沌。儵、忽二帝如其名,掌管倏忽来去的时间,又各自对应阴阳二气;而中央天帝浑沌……也与其名相同,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地间残留的浑沌所化……”

“《三五历记》上说,盘古开天之后,轻清之气上升为天,重浊之气之气下沉为地,大概就是讲的这个吧,可惜说的不全。”李亚峰忍不住挖苦起来,“在书上都把浑沌本身的存在给抹杀了,你们倒还真是想得周到!”

“你想差了,天庭对凡间干涉不多,还是在菩萨把逆天邪功一事报上天庭之后,天庭才……连《庄子·应帝王》中的故事也……”太上老君还是有些不信李亚峰,忍不住插口辩解了几句,但发觉越描越黑,冷哼一声,住了嘴。

玉帝接着说了下去,“浑沌为中央天帝,实际上却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儵、忽二帝的权柄加起来也比不上他,说起来倒算是他的下属……不过,浑沌虽然名为天帝,却没有七窍,有智无识,一心想的只是让天地回复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样子……换言之,他名为浑沌,也脱胎于浑沌,更要世间再重回浑沌!”

“儵、忽二帝对应阴阳二气,蕴育生灵,化身亿万,当然不能让浑沌如此胡作非为,所以他们假托为浑沌凿开七窍……”

“说白了还不是暗下杀手?”李亚峰冷笑,“玉帝,你们这鬼鬼祟祟偷鸡摸狗的把戏倒真是有传承的啊。”

“你个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