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 (第1/4页)

面儿和蛮牛进内舱放好东西,只背了余下的方便面,和孙大叔打个招呼又上岸了。

“面儿,要不要挑家茶铺坐一坐?这西风岸可是闻名的哦,到傍晚时,不少人在这岸上坐着看日落。”

西风岸上的来往的人比城里的要显得闲怡,即使那些生意人,到了这里,因为环境所致,都放松了心情,坐在岸边喝茶,看景,听路边的人唱曲或耍杂戏。

一对父子,头上冒着汗,手上摇着莆扇,肩上挂着沉沉的裢搭,从西风岸东头走过来,边走边吃着东西,随风飘来一股酸中带辣的香味,蛮牛看一眼,眼都直了,“莫不是前面有烤泥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76铺难租

77吃烤泥鳅

77吃烤泥鳅

面儿看一眼,直吞口水,那对父子手上一人拿着几串烤泥鳅,上面沾着滋润的佐料,看着甚至是可口。

面儿不好意思向人家打听这样的事,对蛮牛道:“你问问他们,在哪买的。”

蛮牛上前问道:“请问二位,这烤泥鳅可是在前边买的?”

这对父子,父亲年近四十岁,儿子只十七八岁,吃得甚至是有味,嘴上沾满佐料,看一眼面儿他们,“东头有家专门卖青州烤泥鳅的,虽是烤的,吃着却不干不燥,酸中带辣,瞧上面还有芝麻,当零食吃,还是做菜、下面,都极好。你们要想买,往前走半里便是。”

他爹笑道:“不过也不便宜,两文钱一串,一串上面有两条。”

蛮牛跟着面儿逛了一天街,方知她是个爱吃、会吃的人,吃这东西,只要味道美,谁不喜欢?咽咽口水,欢喜地向这对父子作谢。

往前半里,远远地看到一家铺子挑着‘青州烤泥鳅’的幌子,铺子门口半边摆着个摊子,半边供人进出,不进铺坐的,在摊前买了东西就散去。

铺门框一边写着“青州烤泥鳅一文一条”,另一边写着“招财进宝不坑不蒙不搞假”。

这铺子前后通开,摊前有人专门卖泥鳅,有人专门收钱,铺子里面从中隔了一道墙,左边是火热的灶房,右边摆着五六张小桌,有三四桌人转坐桌前吃得津津有味。

吃货的本能,闻到这家铺里不只烤鱼鳅,看到桌上分明还摆了别的食物,笑着走进去,见临江还有一张干净的桌子,大方地坐下来。

“姑娘,请这边坐。”一个赤膊小伙紧张地上来,请她起来,“这张桌子有人长包的。”

旁边吃东西的客人,有人小声道:“这欧阳二公子经常不来,在西风岸上却几乎家家都包了最好的座位,真是浪费。”他旁边的道,“少管闲事,我们吃我们的。”

原来这桌子是欧阳真包了的?面儿乐了,往江边看了看,这桌子的位置的确很好,铺子外面的坡上有一条青碧的草坪,草坪上矮棕随风摇晃,既有景色,又不挡住人的视线。

欧阳家果然有钱,人不常来,在这里却是家家都有包了位置。

面儿移到里面一张桌子,那伙计脸上放松下来,见这姑娘是外来的,以为她会和他理论,所幸她十分配合,立即热情地道:“姑娘来我们这想怎么吃?”

“你们家不是专卖烤泥鳅吗?”网不跳字。面儿示意蛮牛坐下,反问伙计,“难道还有别的?”

伙计笑道:“本来我们只会卖烤泥鳅,可是欧阳二公子给我们指点后,我们就以烤泥鳅为主,再附带一些别的菜,比如烤土豆片,烤豆腐干,还有烤鲫鱼……”

这不是古代烧烤吗?面儿笑起来,“你们的佐料似乎特的好。”

“这佐料也是经欧阳二公子提点,才改进成这样的。原来我们卖一文一串,有两条泥鳅,起先我们家老板怕成本高,人家买不起。谁知采纳他的建议后,佐料成本虽高了些,生意更好。瞧光这烤泥鳅,还能配点咸菜做汤,或者煮面时加上几条,面味都鲜美多了。”

面儿闻到有人在一边吃面,喉头动动,笑道:“劳烦你借两个碗我们泡两碗方便面,我想试一试把烤鱼鳅加在方便面里的味道。”

“呵呵。这吃法只有欧阳二公子试过。别的人除非钱很多,否则一碗面吃下来便去掉了近十文钱。我给你们取碗,这位姑娘可以看看我们的菜单,点些菜吧。”伙计从桌下拿出一张薄薄的小木板,木板修磨得光滑,边上还刻有好看的水草纹,板子两面端正地罗列着菜名和价格。

哈哈,一定又是欧阳真教人家的。这个面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