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 (第1/4页)

裴行俭微笑着摇了摇头,没有做声。琉璃伸手抚上了他的眉心,那里有一丝阴霾,这半个多月来,一直都不曾散去,琉璃叹了口气,“还是不放心?”

裴行俭淡淡的一笑,“有什么可担心的?恩师在军中素有威望,再说,不还有你那份万民书么?尽镇得住那些鬼魅伎俩!如今军中一切如常,连怛笃二字都无人提起,王文度待恩师也客气了许多,大约是觉得与其越闹越大、不可收拾,不如大事化小、就此揭过。前军听闻是已到柳中,待补充粮水完毕,便会取道大海道东归。”

琉璃静静的看了他一会儿,“守约,你到底在担忧什么?是担心陛下碍于情面,放过程知节和王文度,让西州人寒了心?”

裴行俭的声音微微沉了下去,“论理不至于,便是为了程将军,此次的事情圣上也必会追究,不过是罪名大小、处置轻重之别罢了。”

琉璃轻轻的哼了一声,几千条无辜的人命啊,“处置重些才好呢,他们便是就地正法也不算冤!”

裴行俭沉默了片刻才道,“多半不会。大唐开国以来还从不曾因外事处决臣子。其实,程将军……他并非贪酷之人。我大约不曾与你提过,程将军与我父兄都颇有交情,曾于万军之中拼死救过兄长。恩师也说,这次三军结阵,屠灭怛笃,全是王文度的主意。程将军,大概只是不愿违了圣意,才和光同尘,求一个平安富贵罢了。此次之事,我自是愿意圣上从重处置,以正国法军纪,可每每念及程将军或会因此身败名裂,一世英名尽毁,又实在欢喜不起来。”

琉璃有些意外的看着裴行俭,他怎么从没说过此节?不过也是,裴行俭的父兄都是隋唐之际的名将,与程知节熟稔也不足为奇,而裴行俭在长安时官位不显,与身为国公的程知节相去太远,平日自不会把这段交情挂在嘴边,不然倒像是自抬身价。可事到如今,自己的所作所为,倒像是踩着程知节成全了他的名声威望……她不由有些懊恼的皱起了眉头。

裴行俭低头吻了吻她的眉心,“琉璃,我不是怪你,此事你原不知情,况且便是知晓,于情于理,咱们总不能因为顾及程将军,而听任他们如此胡作非为,颠倒黑白。”

他的声音里多少有些怅然,“所谓造化弄人,我曾以为此次协助大军调运粮草,可以一举两得,不但可助恩师一臂之力,也能略报程公当年的恩义,谁知最后竟是如此收局!这些日子,我也常想,若我是程将军,此次会如何抉择?是囚禁王文度,挥兵与贺鲁决战?还是装聋作哑,顺水推舟?思来想去,我大约会宁可日后面对不测之境,也不会坐视大军如此胡为,但程将军位极人臣,子孙满堂,如此抉择……”他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

琉璃心里已经叹了好几口气,裴行俭的性子平日甚是豁达,但在忠孝恩义之类的事情上却总是太过较真,这种死胡同他难道也要钻个明白么?她索性岔开了话题,“守约,依你看,圣谕何时才能下来?今日阿燕还回报道,米大郎在药铺的地仓里已是快憋疯了。”

裴行俭怔了一下,脸上果然露出了笑容,“应该便是这几日了,米大那性子,憋一憋也好。”停了片刻又笑道,“韩四当真是有些手段,手中竟还有那种奇药。”

琉璃笑着摇头,“那药其实也不算出奇,不过是服下之后便会昏沉不醒,气息心跳也会比平日轻缓上许多,而且全然不知疼痛,原是医家为了给伤者续肢接骨或剖肉取物时所用。看着唬人,但若真的去仔细探看,决计瞒不过人去。只是韩四在米大身上脸上做了手脚,模样颜色便先唬住了人,又拿银针狠狠的扎了掌心,旁人看米大全无反应,更是消了疑心。说起来也不过是个障眼法。倒是那米大,足足昏睡了两日多才醒,听韩四说大约是药用多了,原来牛犊与人的分量到底有些不同。”

裴行俭怔了一怔,哑然失笑,摇头道,“这般说来,米大郎的运道着实不算好。”

琉璃认真的点头,“可不是!韩四也是个有些呆气的,竟把此事也当着米大说了,若不是那日阿燕也在,韩四只怕会吃一顿好打……”

裴行俭不由哈哈大笑,两人又坐下说了几句闲话,琉璃正准备吩咐厨房上了午膳,外面却突然传来了小檀急促得有些变调的声音,“阿郎,阿郎!都护府有人来寻,说是圣谕已到,要寻人带路去军中宣读!”

裴行俭腾的站了起来,迈步便往外走,琉璃一怔,忙拿上一件披风追了上去,裴行俭接过披风时,握住了她的手,“你快回屋,军营离西州有一百多里,我今日只怕回不来了,不会有事,你莫担忧。”说着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