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 (第1/4页)

“刘备?”萧若替他答完。

“是,就是这人……”杨含走到一边坐下,拿起几上的被子倒了一杯茶,递给萧若,口里淡淡道:“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的无名之辈,忽然当上了徐州牧。”

萧若结果他手中的信,粗粗扫了一眼,顺手接过茶——

陶谦让徐州给刘备,按史实发展。

刘备果然不简单,不但没有遭到什么反对,反而得尽了人心。

只不过现在的徐州被曹操屠过之后已经是烂摊子一个,有他忙的。

萧若将信放到一边,抿了口茶,抬起头看杨含:“还有事?”

“姑娘,我听说阳人一带人才很多。”杨含道:“有的事我做不来,姑娘一个人心力有限,不如招揽一些。”

听到阳人二字,萧若心中略有所动,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也是……三个臭皮匠还赛过诸葛亮呐……”

杨含皱眉:“诸葛亮?”

萧若察觉说溜了嘴,笑了笑,含糊过去:“你不认识。”

“……那姑娘这就拟定一个告示,我贴出去?”杨含说着,泼了一盆冷水:“我打赌招不到人。”

这几日下的令都是用他的名字来颁的,但是说到底他并不是名正言顺的荥阳太守。

虽然现在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地盘谁夺下了就是谁的,流民还好糊弄,但是在那些名士心里,无朝廷表用的官职,到底只算山贼豪强,只怕就算贴出告示去也招揽不到什么才人。

然而他还来不及将心里的疑虑说出来,萧若已经站起身:“这两天开荒垦地的事就交给你了,我去阳人一趟。”

“你亲自去阳人招?”

“恩。”萧若点头:“去试一试……”

她心里明白,现在的情况不比在郿城那样,先不说对手之众,情势之复杂,就是荥阳也比郿城大几倍,如果真的想掺这脚浑水,多找些谋士很有必要。

但是现在的才人都很抢手,大多依附到四世三公的袁绍手下,有眼光的有些跟了曹操,有些去了江东,还有些或是避隐田园,或是待价而沽,都不是轻易请得动的人。

萧若的打算也只是去阳人的司马徽家碰碰

运气,他看起来门生多。

……

从荥阳到阳人虽然不远,但是骑马,就算是小红马的脚程,也要走上一天。

“姑娘带多少人去?”杨含替小红马套好缰绳,将绳子递给萧若。

“人带得多怕更招眼……”萧若沉吟着,往南是袁术的地盘,东边不远处的东郡陈留又是吕布和张邈,带人多了反而惹人注意,少了又不安全。

正犹豫间,马缰已经被另外一只手接住了,身后传来徐荣的声音:“去何处?”

听到这个声音,萧若心里一喜,转过头,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身上的伤好了吗?”

徐荣正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脸别装开,应了一声;“嗯,已经无碍。”

见他们神色暧昧,意态亲昵,杨含自然不愿多呆,出声:“我先去营里点兵……”

“不必了……”萧若出声制止了他:“我和徐将军去就行。”

杨含怔了片刻,点头:“姑娘觉得怎么好,就怎么样吧。”说完,对徐荣点了点头算是示意,自行走了。

……

此时已近五月,杏花开得盛了,正到要谢的时候。

从荥阳城往南,一路落红满径。

往阳人靠近,渐渐的路上行人多起来,晚霞覆上时,也能看见几个牵着耕牛往家里走的牧童。

这一带虽然也经过了战火,但是算得上破坏比较小。

看到到阳人前面十几里处,路边有人开着茶棚,烧着大罐的茶,蒸着热腾腾的蒸饼,萧若目光微微一变,勒马停下来。

开茶棚的乃是一个发须斑白的老者,此时正往灶膛里添着柴火,听到马蹄声,拿着柴的手吓得一抖——

“请问……”她环顾四周,问了一句:“这条路上行人多吗?”

这还是她在路上看到的第一个供人歇脚的茶棚。

说话间,一直跟在她身后的徐荣也到了,拉缰停下来……

原本那老者见来的是个姑娘,神色一松,瞧见后面跟来的人,目光从他腰间的佩剑和马鞍上的弓扫过,脸色立马又煞白:“……以前走的人不多……现在都是南阳来的人……”

萧若沉默片刻,又问:“南阳在打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