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2/4页)

“老弟,你一走又是半年,真的山中方一日,地上已千年啊”陈近南正在练拳,通报王汉到来,迎接了上去。

“老哥,不知道现在形势如何”王汉开门见山问起形势来。

半年时间很快,两军终于在开封大会战,经过了几场小型的遭遇战,现在清军八旗主力,一共有三百多个牛录(满族军队单位,一个牛录300人)投入开封战场,在开封府的左右城镇形成犄角。

而西南军在两省大型征军,两省都是战乱少,而且相对稳定富饶的地方,以类似抓壮丁的方式,居然也征集了十万新兵投入战场,这些新兵大多数没什么战斗力,只草草训练了几个月,当预备队。

开封府,附近都是平原地区,最适合大会战,西南军士气高涨,但是骄傲自满,八旗军虽然士气有些低落,但是一个个都捏着拳头想着报仇。

康熙年间的八旗子弟,还没有沉沦,是非常有战斗力的,八旗军拥有数十门红衣大炮,骑射功夫也一流,只是满清从来认为自己是马背上的民族,靠骑射打天下,所以在火枪方面的开发明显不够,反而西南军拥有一只数千人的火统军队,不过那时候的火统准确率不高,填补子弹速度慢,也是缺点。

吴三桂自信满满,觉得一切都在运筹帷幄之中,士气高涨,而且身体都健康,没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发生,而八旗军也信誓旦旦想要报仇,雪耻。就这样,一场大会战即将开始。

王汉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而是将十门大炮与几千只新式火枪交到陈近南手中,说其他的会陆续的到。陈近南也带王汉去了一次他的秘密基地,居然也有各式的火统和大炮,还有几万的正规军在操练着,王汉留下了所有的洋人给陈近南,让洋人去训练军队和教他们使用火枪和大炮,自己则去了一些人杰地灵的地方,诱拐了数十位少年。

1674年秋,秋天,是个浮躁的日子,古人曰:秋天主肃杀之气,一般犯了大罪之人,都是安排在秋天问斩,而年轻人娶亲,也同样安排在秋天。在秋天这个浮躁的日子里战争,更能激发士兵的潜力。开封府前,平原之处,还没开战,战场上就已经充满了火药味,西南军有人骑马上前,投下战书,双方在平原决战一决雌雄,胜者夺中原江山,败者俯首称臣。

王汉站在远处,看着战争终于朝自己的方向而前进着,感到十分高兴,但是他并不觉得吴三桂是笨蛋,当初吴三桂领山海关总兵,驻守边陲,军纪严厉,作风硬派,带兵是一把手,鞑子从来进攻的方案都不是首选山海关,只因为吴三桂实在太过强悍。在这里不禁要说一句,其实中国自古出汉奸,在我看来原因有几点,一是就在于中国古代的教育是三刚五常,百姓要忠于君,而非忠于国。岳飞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当他们对统治者感到绝望与寒心的时候,他们只求温饱但是君主给不了的时候,这时侵略者给他们点甜头,他们就叛变了。第二是战之罪,抗日战争时,数百万的伪军,这是为什么,因为一个世纪不停的战乱,一时日本政府,一时国民政府,一时又是军阀统治,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不能让他们产生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责任感。

现在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人们不愁温饱,到处都有爱国主义熏陶,但是如今要是有战争,还是会有更多的汉奸,原因是物质欲望让更多人迷失,侵略者一个糖衣炮弹,当然还是有很多人会去当汉奸。

第七十三节 收徒

更新时间2011…3…25 12:26:50 字数:1658

大型的会战,往往短短时间内是解决不了的,于是王汉并没有呆在那个地方看血腥的画面,而是租了一条船,在长江边南京府上转悠。

因为他听说这里出现天才级人物,出生时雷电整整出现了三天三夜,而且都汇聚在他母亲的房里,三岁时就会读三字经,五岁对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八岁时就立誓著书立作。(古代说要写书,可不像现代网络小说似的,我都可以写,古代说写书其实是著书立作,是件坚苦卓绝的事。)

这儿童就出现在南京,人们对于南京的影响,除了民国首都,大屠杀之外。恐怕就是电视剧电影中那小河边的烟花巷,那在河流里飘荡的花船。

自古江南女子多才,南京的烟花女子中也出了不少的大才之人,现代人说的秦淮八艳,就是明末清初时期,在南京秦淮河河畔,出了八名才华横溢,倾国倾城,又有忧国忧民的民族气节的烟花女子。

汗,离题了,王汉不是来找烟花女子的,他是来体验生活,顺便拐带那位可能有“雷”有关的男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