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父皇母后见我这身打扮,再看看我身边的那个宫女,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那满脸醉意的吐蕃王子也朝我们这边看来。

初见“公主”,他便眼前一亮,面露赞赏:“贵国的公主果然是气质不凡,超然脱俗啊!”

我又开始窃喜,这男人怎么如此眼拙?伺候我多年的小宫女虽说受我影响极大,赞她貌美如花,也就罢了,怎么也不可能超然脱俗这么离谱吧?莫不是我将她点缀得太好?

想来想去,肯定还是装扮和衣裙起了作用。

那王子又道:“早就听说太平公主您舞乐诗书无不精通,不知小王是否有幸请公主您舞上一曲;聊表友好之意?”

身边的“公主”一听,又开始冒冷汗,父皇和母后也面露难色,似要找借口推脱,我连忙插话道:“我家公主早就为您准备好了曲目,还请王子莫要嫌笑。”

言毕,奏乐之声再次响起,“公主”只得硬着头皮上阵,有模有样地挥起长袖,辗转翻腾,随乐起舞,倒也不逊色于陪舞的众舞女们。

其实我心中一点儿也不担心,说起舞蹈,这个年岁比我稍长的贴身宫女可比我跳得好多了,素来我都对乐曲不甚感兴趣,相反很爱读春秋时的辩政之道、治国之策,还有先秦的小史,西汉的兵书。我竟开始庆幸自己找来个冒牌公主,搪塞来使,要是真让我亲自舞一曲,还不失了礼数!

我环顾四周,朝李旦哥哥挤了挤眼,搬个小凳在他身侧坐下,堂而皇之地欣赏“公主”跳舞,几个哥哥被我弄得摸不着头脑,又好气,又好笑,我却不以为然,仍是一本正经地坐在那儿,等待好戏上演。

一曲终了,“公主”谢礼,入座,敬酒,寒暄,依然是有模有样,深得我心。

果然,吐蕃王子不再绕弯子,直入主题,要求父皇把太平公主许配于他,远嫁吐蕃:“小王此次前来叩拜,一为瞻仰二圣天颜,二为向公主提亲。今日观看唐国舞蹈,华丽大气,曲音悦耳,我心甚愉。大唐真是人才辈出啊,不仅公主是绝代佳人,就连舞女们也都是色艺超群,风姿绰约!尤其是方才领舞的这位女子,想必是公主一手调教出来的才女吧。大唐女子各个都如此可人,我吐蕃小国实在是比不上啊!”

我一听,这话怎么有些奇怪,再细想,糟了!他一定是发现了!我将小宫女打扮得这么天衣无缝,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吐蕃王子径直朝我走来,我正欲起身,被他拦住:“公主莫走,小王钦慕公主已久,今日诚心诚意前来提亲,还望公主给我一个机会。”

“你怎知我才是公主?”

“公主见笑了。方才您一进殿,高贵的光环便已笼罩在您周身,您这身英气逼人的男子装扮让我眼前一亮,在我们吐蕃国,女人和男人的服饰无甚差别,不像贵国这么有讲究。因此即使公主您身着奇装异服,我也能感受到您身上散发出的高雅气质。”

“可是我……”

“公主请听我说完。随后那位舞女献舞之时,您和众皇子坐在一处,有说有笑,宛然一幅和谐的兄妹图景,那一刻我更确定了您就是大唐赫赫有名的太平公主。”

我急的再也接不上话。

想我刚才多么鲁莽,只顾着嘱托“假公主”要如何好好表现,却忘了自己更要好好收敛,现下身份被识破,诡计被揭穿,我恨不得找个墙缝钻进去。

我又向母后投去求救的眼神,吐蕃王子一直在滔滔不绝地诉说衷情,我祈望着母后赶紧为我解围。

这次,母后也十分不舍,面对吐蕃王子炙热的追求,诚挚的叩拜,母后深深叹口气,对他说:“恐怕要令王子失望了。太平公主早已出家为尼,只是现在仍带发修行,今日有贵客来朝,才会让公主出面相迎,如是要让她许配人家,那是万万不可的。子女们代先祖出家修行,为国祈福,乃是我大唐数十年来的传统,还望吐蕃王子谅解。”

这番话像一声闷雷打在那个信心满满的外国男子心口。

既然二圣已出面拒绝,又有不可搪塞的理由,他只得暗暗叹气,面露惋惜之色。

那次拒婚风波虽未卷起多少两国纷争的大浪,却给我本来骄横跋扈的生活一个乾坤大转变。

为了圆一个谎,母后竟真的修建了一座太平观,把我送进去做道士!!!

我的父慈母爱就要离我远去了,我那富丽堂皇的寝宫就要离我远去了,我的数百个服侍奴才就要离我远去了……

卷一【盛唐篇】 第六章 入观念道 修身养性

父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