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现在正在表演的,是我前面的前面一位,同样是古琴弹奏。

只见那女子身着一袭艳丽的橙裙,隐约可见朵朵淡黄色小花;腰间系着两道白色流苏,随身姿摆动而上下滑动,另配一条淡绿色的玉佩,增添了几分活泼之气;她腰肢纤细,如杨柳拂面,柔软青涩;眼神看不太清晰,但她睫毛浓密,只可猜测是个大眼的美女;她的目光专注,弹奏出来的琴声如莺回燕转;她盘起的半头秀发上斜插两只白玉步摇,两鬓留下几缕青丝在耳前;紫色的耳坠若隐若现,远远看上去可爱而不俗气,就如出水芙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应当是男人最喜欢的装扮,不老不嫩,清纯耐看。

不过一曲奏完,我却感觉她曲意无甚起伏,曲调亦是平平,毫无新意,最出色的那一段也不过跟先前表演的女子弹奏出来的感觉如出一辙。我实在看不出这年轻女子有什么胜利的把握,她连走下舞台之时都依然还哆嗦着,看样子是青楼里的新人,今夜乃初次登台献艺,若非容貌出众,打扮的甚合客人口味,想必早就被轰下台了。

接下来是书法表演,原来这个女子并非青楼妓女,而是司礼丞沈大人家的千金,沈曼青小姐。这个沈大小姐相貌平平,顶多算得上是干净。她自小就受书香门第熏陶,祖父和父亲又是世代司礼之官,因而此女深谙小隶书体,写出来的字果然是形小而不失气大,既有女性的柔韧,又有男性的魄力,可以说是集二合一最到好处的巅峰之作。

这望春楼果然是个人才辈出的好地方,与其称是青楼,倒更像个活人博物馆,展出的女子们个个都有一技之长。

那沈小姐写完字,献上缠头的人果然又涌动起来,其中不乏沈家家丁那样的忠实支持者,或是倾慕沈家千金已久的皇孙贵胄。这等撑场面的行为,看看也就罢了,没什么好议论的,我想在座的女子应该也是见惯不惯了。

终于轮到我出场。

我不紧不慢将自己的伏羲琴放置好,宽头朝右,窄头朝左,细弦朝己,粗弦朝外。宽宽的琴轸稍稍倾斜悬空在小木桌右侧外沿。我依旧像方才在屋中那般闲然自若的弹奏起来。

今夜,我的装扮还是中午小蜻蜓给我梳的那个惊鹄髻,配一袭淡粉色的长裙,内衬一件素淡的白纱衣。正是青螺眉黛长,丝裙两头张,铅华淡尽处,袅袅暗盈香。

我早就注意到,这燕国的女子发式大多为双环髻,或是上部盘起、下部松散在两肩与后背的少女髻,头饰也多为细长的钗,像我这般整束盘置成鹄鸟展翅状的发式,以及双蝶戏水这样展面较广的簪型,皆十分罕见。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登台便引来观众们哗然的原因所在了吧。

弹奏中我不曾抬眼,也不愿与谁互动,只希望自己心平气和的奏完一曲就此结束。但我却能感受到万千炙热的目光正在灼伤我,那种奇怪的瞩目令我很不自在。

我弹奏的是古琴曲中最广为流传的《胡笳十八拍》。

左手:撞、吟、注、绰、进复、退复。右手:托、挑、勾、轮、拨刺、滚拂。只觉得心而应手,下指如有神。

弹至第二拍,琴声空灵、悠长,乃是“万里重阴鸟不飞,寒沙莽莽无南北”,想到自己渺茫未知的前景,不禁感慨万分。

款款而下,再至第四拍,琴声比先前更压抑了几分,正是“夜中归梦来又去”,那些前尘旧梦一遍又一遍的洗刷我本就血淋淋的伤口,怎能不挣扎?怎能不嘶吼!

曲调忽转,满是愤恨与懊悔,已是到了第八拍,“朔风萧萧寒日暮,星河寥落胡天晓,旦夕思归不得归,愁心想似笼中鸟”,被关在这望春楼实非我愿,若有机会,我一定要逃出去!

辗转数时,曲意时而缱绻迷蒙,时而义愤填膺,上下起伏多次,最后终于到了第十八拍,“明烛重然煨烬灰,寒泉更洗沉泥玉”,此时已是破镜不能重圆,亡国不能兴复的悲惨结局,我亦不知为何会弹奏出这样深刻的情绪,只是感觉自己如同神明附体,灵肉分离一般,整个人变得有些浑浑噩噩的。

一曲终了,众男子纷纷丢上来的缠头打乱了我的思绪,我这才回过神来。忽然就想起昨夜那个翩翩公子,忍不住第一次抬起头望向观众席。

我在搜寻。

我在期盼。

我在渴望!

我竟然不自觉的在客人当中寻找他!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然而一眼望去,并未发现他的身影,我不禁有些失落,独自一人面无表情地走下舞台,居然都望了给观众回礼。这可惹恼了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