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幕嫔�嫔��嗖椅薇龋��簿托乓晕�妫��继咸喜痪�财鹞颐且郧暗木墒拢�底潘底叛劾峋谷挥值粝吕矗��奈沂�洲限巍�

崔湜知道我们女孩子间要说些体己话,所以很自觉的站在门外“把风”,而红袖也是乖巧的坐在边上安静吃饭,并不打搅我们。

我开始步入正题:“都怪我摔坏了脑子,连婉儿姑娘是谁都不记得了。”一边掂量着自己说话的语气,一边暗中观察她的反应。

“死丫头,现在反倒跟我客气起来,以前你在我家里撒野的时候,哪里像个公主的样子。我看你啊,就只会在皇上皇后面前扮乖巧!”瞧这话说的,貌似我小时候是个调皮捣蛋鬼啊~我不由的“扑哧”笑出声来。

“你也知道我的父皇和母后?”

“当然知道了。我的父亲可是东唐第一绸缎商,你们皇宫李家穿的衣服、盖的被子可都是我们苏家织造的。”哟,口气倒不小。古代绸缎这个行业很吃香,我早已有所耳闻,据说能垄断这个行业的商人必定要和皇宫有牵连,也就是俗话说的“走后门”,不然的话,谁敢放大胆子去做这门生意?照她的话来说,她们苏家是东唐绸缎第一大户了。

她又接着说道:“好怀念东唐的美景啊。小月,你还记得吗,我们那时经常去孤山寺上香,你的母后身体不好,你的父皇又常年坐在案前批阅奏章,累积成疾,你就跑来找我一起去孤山寺为他们祈福。那里湖光山色风景如画,总是让我流连忘返。可是我父亲老爱把我关在家里,说什么要学做生意。你也知道,我母亲生下我便难产死了,我们苏家就我一个独苗,父亲辛辛苦苦打下的基石总是指望着我这个独女去巩固,其实,我哪里是什么做生意的料啊。你不知道,我天天都盼着你出宫来找我玩,这样我就能摆脱父亲。对了,你还记得那个贾公亭吗?就在湖边。我们从孤山寺北面走到贾公亭西面,那里湖面春水轻轻摇曳在微风细雨中,而水面刚好与堤平,再加上远处的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美极了。还有那一群群无忧无虑的黄莺,早早起来寻找食物,争着飞向那片向阳的树林。对了,还有乌黑的燕子,不知是从哪里飞来的,成群结队衔着春泥在房梁那儿筑巢。还有成片的花海、青青草地、杨柳依依、摇曳的小帆……一切就像是仙境一般。”

苏婉儿的眼神开始游离,像真的走进了幻想中的仙境。听她这番描述,我不禁联想到杭州西湖的美景。难道东唐就是像杭州一样的王国?我随口念起白居易的那首《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苏婉儿瞬间激动起来:“对对对!就是这番场景,小月你都想起来啦!那你记得我吗?”

我苦笑着摇摇头,不过是信手拈来人家的诗句罢了,那种意境我自己是一点儿也写不出来的,我只能通过品读别人的诗句来体会苏婉儿想要描述的东唐的景象,只是正好这诗篇与她形容的东唐极其吻合。看来我没猜错,即使不知道东唐是哪个时代的王国,但我大致能确定了这个王国就是坐落在二十一世纪所称的“杭州西湖”附近的。

“那时候我几岁?”

“好像还不到十岁吧,那时我们太小了,我都记不清了。你呀,小时候可不规矩了,一点儿也不像个公主。不过我也不是什么大家闺秀,我和你一样,特别讨厌被束缚的感觉,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俩会臭味相投了吧。我第一次随父亲一起去皇宫里的时候,就见你提着两只绣花鞋光着脚丫子满花园的乱跑,后面跟着一群宫女太监们又嚷又叫的,那场面可逗了!你身子骨小,跑的又快,在假山中间乱爬乱窜,一会儿又钻进花丛里,一会儿又攀到树枝上,服侍你的那些奴才们可没少受你的气。你就像个男孩子一样爱闹腾。那时我问父亲,宫里怎么会有这么野蛮的丫头,父亲还厉声责骂我,说我不懂规矩,连二公主都敢议论。后来才知道,原来你是二公主。不过从第一眼见到你开始,我就喜欢上你了,我觉得咱俩是同类人,一定会有很多共同话题。再后来,我经常去宫里找你玩,你也常会出宫来我家,咱们总是同寝同眠,无话不谈,那时候的日子真是快乐极了。”

“等等。婉儿,方才你说,我是二公主,那么我还有个姐姐吗?”

“当然啦。长公主和你可就差远了,完全不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