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第1/4页)

齐烨早已经习惯了楚瑶时不时抽风的行为,竟然也开始配合她了。只见他起身对她行了一礼道:“臣拜谢太子妃!为了报答太子妃对微臣的赏识,微臣决定今晚一定好好服侍太子妃。”

说罢,将笑得前仰后合的楚瑶一下子拉进了自己的怀里,打横抱起,向里间床上走去。

次日,齐烨神清气爽的出去了。尽管昨夜,他兴奋的几乎没睡,但是,他的精神却依旧非常好。他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要实验一下自己脑海中的想法,尤其是楚瑶在给他说了很多诀窍之后,他更是茅塞顿开,甚至还能去粕存精,很快就让这个报纸计划更加适合这个时代。

当然,齐烨也没忘了要打击那些散步流言者。

虽然在这件事情上,报纸的威力还散发不出来,但是,齐烨却依旧有自己的办法可以搞垮他们。

……

最近京城里的气氛有些紧张。

京城大街小巷,不时有锦衣卫地身影出没。不止是锦衣卫,甚至还有五城兵马司在的护卫,顺天府衙役等等,都开始在街上检查搜罗。

尤其是对茶楼、酒楼等非常热闹的场所,更是重中之重。不时,总有一些说书人被这些兵士们带走关押。

而这些说书人,无一不是以说“太子妃和秦王世子之间的二三事”闻名京城内外,他们不但编排太子妃和秦王世子的风流韵事,还屡屡污蔑太子殿下名声,其心可诛!这些人都被押送到了锦衣卫诏狱。

只要进了锦衣卫诏狱,不死也得脱层皮!想必那些人的结果可能不会那么美妙。

虽说,锦衣卫最主要职责是监察百官,并不管平民百姓的事情。可是,此次的事件极为恶劣,已经影响到了皇家形象,上面自然不会纵容下去。

要知道,古代也是有“诽谤”罪的,而以“诽谤”而获罪者一般都是因为政治的原因。如议论朝政失当、对皇帝或官僚有不敬之语等等,法律对诽谤者的严厉制裁,目的并不是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而是为了维护王朝的统治、皇帝的威严和官吏的形象。

而此次“诽谤”事件,已经不是普通的闲言碎语,流言八卦了,而是眼中抹黑了太子妃、太子殿下和秦王世子的名声,让皇室也跟着丢人,这是皇上绝对没有办法容忍的。

除了这些小虾米之外,京城里一些帮忙散播流言的贵族勋戚之家,也都没有躲过这一劫。

尤其是顺王背后的几个家族的女眷们,都受到了皇后娘娘严厉的批评,并作出了口头警告、闭门思过、抄写女戒等惩罚。

这件事对已经嫁人的夫人们影响不算太大,只是会有些没脸罢了。但是对那些未出阁的少女们就惨了,这个污点将伴随她们一生,以后可能都不能找到好的夫家。

谁也不愿意娶一个爱嚼舌的长舌妇做媳妇。毕竟祸从口出,万一自家被连累了怎么办?

吴皇后简直对这些人恨之入骨,若不是这些长舌妇,她怎么又会犯下大错,险些中了人的全套,连累了太子和自己的小皇孙?

若非太子殿下亲自过来说清楚是非黑白,告诉她前因后果,以及此事会造成的影响,她说不定都要助纣为虐了。

恼羞成怒的吴皇后,下手又如何会轻呢?

这还是在天顺帝叮嘱她不要过分报复之后,陛下并没有将这件事情扩大的意思。

否则,她绝不会像现在这般,雷声大,雨点小。

还有顺义伯府,他们不是太子妃的娘家吗?怎么也吃里扒外,助纣为虐?

其他人还好说,关键是太子妃的大嫂马氏以及庶姐楚四娘,简直是太极品了。

马氏曾不止一次的破坏太子妃名誉,这件事尚未传出之前,就多次在公众场合抱怨太子妃不近人情、偏心二房、不敬长辈等各种言论。当太子妃与秦王世子的绯闻传出来之后,她更是撒花欢庆,迫不及待地将太子妃的丑闻广而告之。

众人对于别人说的话可能不怎么相信,但是对于太子妃大嫂说的话,却是信以为真。

连太子妃的大嫂都确定了,其他人就是不信也信了。

所以,在抹黑太子妃这件事上,马氏绝对功不可没。

顺义伯夫妇之后这件事后,气了个仰倒。马氏屡教不改,甚至还敢诽谤太子妃,他们恨不能立即休了马氏以表自己清白。可惜,马氏的丈夫楚武却不同意,他对自己这个妻子也是有些感情的,何况,马氏还为楚家生了一女。

顺义伯夫妇无奈,也只能作罢,搞得马氏越发嚣张。

直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