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 (第1/4页)

昝居润回头叹道:“这是宫里直接来的圣旨,又是给官家寻丹的急事。哪敢耽误?我一接到圣旨,赶紧备好车马来了;得先来问问郭将军打算什么时候出发,我才好准备一下路上的用度,和郭将军一道出京。”

“这会儿快酉时(下午六点)了罢?”郭绍沉吟道,“今天肯定是来不及了,要不……后天?”

昝居润道:“明日为何不可?”

郭绍作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有些事……唉,算了。总之咱们得准备一下,得挑一些信得过的随从、还得兵马护卫。昝使君,这事儿很要紧,一急可能反而生乱。明天一天准备,还得去军营选兵奏报,就一天也很紧的。”

“但……就怕别人说咱们拖延。”昝居润道,“最好还是明天走,选兵不必奏报的,最多一两百人顶天了,咱们总不能带一支军队出京。要不明天下午?”

郭绍沉吟片刻,勉为其难道:“好,那明天上午我去挑人,赶紧一些,下午就出发。便依昝使君所言不必奏报了。”

“好。”昝居润说罢又回头道,“这雨,下得真不是时候,雨天赶路诸多不便啊。”

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之下

天色渐渐黯淡,下雨天的夜来临得额外快。郭府上,大门内插着的戳灯、屋檐下走廊上的灯笼陆续点亮,照在湿漉漉的地砖上,泛着幽冷的水光。

雨下得小了,小雨在空中斜着飘,但仍未消停。

厅堂里,郭绍、左攸、曹泰、京娘四人正各种拿着一块木头埋头雕刻,只听见木屑“吱吱”作响。郭绍最先雕刻完成,小心翼翼地拿到墨池里一蘸,然后在一张白纸上盖了一下,顿时出现一个红色方印。

他问曹泰:“皇后的私印是这样的么?”

“乍一看很像了。”曹泰道,“不过还是容易看得出来,这里、这里……不够平整。”

郭绍道:“匆忙之下没法高仿,我反正没见过皇后的印,估计绝大部分人都没见过。大概是那么回事便行了……”他看了一眼曹泰手里雕刻不到一半的木头,又道,“你修补我这个,我力气大、负责刻。”

曹泰道:“也好。皇后的印是金镶玉的,正好要打磨光滑一点。”

印上的字体是曹泰按照记忆先画出来,大伙儿照着刻。肯定与真印效果有差别,和真印一比立刻现出原形;但这没关系、只要能唬住没见过的人就行了,别人也没机会对照。

还有曹泰模仿皇后的笔迹写懿旨,笔迹不可能完全一样。但鉴别同样很难。

“皇后的大印是前朝留下来的,但她有自己的私印,只是从来没见用过……杂家现在画出来的印,便是皇后娘娘的私印大概模样。”曹泰想了想肯定地说道,“杂家自打在邺都就跟皇后娘娘,就没见她用过私印。笔迹更是无处可寻,她没有拿过亲笔写的东西出来,都是口述传旨。”

郭绍点头道:“这倒是,到现在我都没见过皇后的片言只语,连她写的字是什么模样、也没见过。”

曹泰道:“所以除非拿给皇后娘娘亲自甄别,不然外人根本辨不出真假。”

郭绍道:“叫皇后甄别,那倒更好了。”

几个人饭都顾不得吃,后来饿了,便叫京娘去厨房拿了一些糕点进来,大伙儿就着茶水充饥。就这样忙活到晚上,郭绍觉得“矫旨”伪造得差不多像那么回事了,便叫人准备车马护卫。

当下便携曹泰左攸等上了一辆马车,在一行马队的护卫下离开了府邸。郭绍府上长期都有一两百口人,来往较多,不过就怕已经被盯着。

他的府邸周围设了哨,只是一直没发现可疑的眼线。不知道赵匡胤是怎么部署的、究竟设情报眼线没有,但肯定要小心点好。

郭绍直接先赶去城西。现在东京已经入夜,街上还有点行人。各城门是早已关闭了,但城内却还能畅行无阻……唐朝的市、坊城市结构解体后,促进商业发展,已经没有了分割封闭的坊。(所以不去东、西两市在街巷中照样能做生意买卖。)

街道上还是有维护治安的官铺,不过官差不管达官贵人。

郭绍的队伍去了城西陈佳丽府!当此时,就算赵匡胤的人像郭绍一样铺开了情报眼线,那他也肯定没有注意陈夫人……一个商贾,值得花力气盯防么?郭绍最近情势紧张后都没和陈夫人来往,毫无迹象。

郭绍叫人敲开了门,把自己的拜帖递了进去。不一会儿角门开了,孙大娘走了出来,瞧着门口停靠的车马。郭绍走了出来,随从提着的长杆戳灯一照,郭绍抬起头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