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 (第1/4页)

郭绍语重心长道:“坐到什么位置就干什么事,二弟想一想殿前都虞候在大周朝是什么分量。既然当了高级武将,就得识大体。”

杨彪道:“大哥现在有权了,找个由头弄死那厮岂不干脆?”

“谁都弄死,偌大的禁军就靠咱们这些人打仗么?记住我说的话……二弟、三弟我待之如一,但只委二弟以重任,便是相信你更有分寸。”郭绍正色道,“你不去招惹他(史彦超),他也懂规矩,应该不会太过分。”

郭绍说罢抬起头,回顾在场的数十武将道:“所有人都有安排,不过太后下旨只提几个人而已。很快左厢要改名号,称作‘虎贲军’,分作左右二厢。”

他转头在人群里找到董遵诲(董遵训在新君宗训登基后避讳,刚刚改名)道:“董遵诲暂领左厢都指挥使……罗猛子暂领右厢都指挥使。”

董遵诲忙拜道:“承蒙舅舅栽培。”郭绍听罢皱眉微微一皱,这么久了他愣是听那声舅舅很不顺耳。

这时罗猛子道:“俺就不知道怎么做到这么高位置的……一门心思跟着大哥,稀里糊涂就荣华富贵了!”

众人愕然唏嘘。郭绍也是无言以对,安排罗猛子做厢都指挥使就是给他一个地位而已,估摸着在杨彪下面也干不了什么事。

郭绍找到罗彦环:“如果太后以后不否决我的部署,罗将军应该升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他说罢又道:“李处耘、杨彪、董遵诲、罗猛子四人,明日起到殿前司衙署点卯,一起布置整顿‘虎贲军’事宜。”

……待军营里庆贺了一番,午膳一过,李处耘便急匆匆地离开了营地,径直回家了。

他在家里又是一阵高兴,接受了抱着小儿的小妾等一众人的祝贺。等众人离开了,李处耘才和夫人、女儿一家三口说些秘密的话。

李处耘满脸红光,与平素的语气大不相同,他转头看向李小娘,沉声道,“为父以前认为圆儿(闺名)任性胡闹,今日才明白,为父目光竟比不上小女。”

李小娘轻轻说道:“父亲此话怎讲?”

李处耘道:“今后你贵不可言,比嫁给关中那些什么才子、衙内好千百倍。”

夫人终于听明白了,紧张起来:“阿郎可不能再去做那等吓人的事了!”

李处耘哈哈笑道:“现在还要作甚么?朝里太后是主公丈人家的人,主公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局面如此明显,现在瞎子都能看懂。”

夫人道:“天下那么多人,东京达官贵人也多如牛毛,绍哥儿不怕他们不服?”

李处耘道:“谁不服?不服也得问问兄弟们答应不答应,大伙儿已经坐上位置,也不是吃素的。”

李圆儿轻轻说道:“我怎知道他能像现在这样?又不是图他荣华富贵。当年在邠州,他不过是个普通的禁军武将。”

“非也。圆儿自然没想着图他显贵,但当年你挑来挑去那么多人都看不上,为何独独看上了他?这便是目光见识。”李处耘笑道。

他站起身来,在窗户前踌躇满志地吟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圆儿在后面没好气地说道:“这首词被父亲得意洋洋地唱出来,真是糟蹋了。”

李处耘回头淡然道:“兴亡盛衰,只有上位者才能掌握,才能悲悯苍生。若本就是个草民,百姓如何疾苦管得着么?我家小女知书达理、本性仁厚,将来一定可以辅佐平治天下!”

李处耘走回来小声叮嘱道:“纳你为妾之前,切勿与他作出失德之事。”

“父亲!你怎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李圆儿脸一红,神情羞涩就好像恨不得要找个地缝钻进去。

李处耘却一脸正色,十分严肃。单看表情,仍旧是以前严厉的家主表现。

第二百九十二章 炙手可热

河东潞州,九月的天气已经很冷了。

但节帅衙署内却是很暖和,门口挂着充填厚实的门帘;里面烧着石炭,火焰正旺,把从高高房梁吊下来的一口铁锅里的水烧得“咕噜咕噜”直响,白烟一直在冲。

北面背着手正在回顾周围的中年汉子便是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李筠在这里已经呆了好几年,长期和北汉军作战。

李筠身穿一身绸袍,长得人高马大,两道剑眉颇有杀气。但也许是他嘴皮长得薄、肤白、皱纹少的关系,仪表看起来不如周围的武将五大三粗。

下首几个五大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