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部分 (第1/4页)

边上另一个同僚忍不住牢骚道:“陛下自有主意!派遣刺客这等事,何曾问过任何一个朝臣的意思?现在我国在天下人面前哑口无言,全做了奸臣!”

陈雍不置可否,立刻闭了嘴。

状元郎黄璨却道:“国家危亡,陈乔虽然不在,韩公也颇为陛下看重,要不韩公联络诸公,联名弹劾刘澄。省得此人误国!”

“弹劾?以什么名义?”陈雍瞟了黄璨一眼,“刘澄是陛下钦点的,就这么弹劾,连个说法都没有,凭什么?真要办这事,会非常复杂……黄郎君,刘澄能做东面部署,能得陛下钦点,在朝里也是有一批人的;否则陛下连他的名字都不能知道,您想得也有点太容易了。”

黄璨道:“那陈乔怎么敢直言?”

陈雍道:“陈乔幸好去了南都,否则他或许真要攻讦刘澄,在这种时候,利弊真难说。刘澄可能一时半会倒不了,为了自保反而分心到朝廷内斗,只会让局面更糟!就现在这样,还能先稳住刘澄,劝他稳打稳扎。”

韩熙载道:“陛下非昏庸之主,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也不能全怪君主,我们只要做好本分,遵陛下的圣意……哎哟,昨晚不该喝太多酒,现在头疼。不过老夫也不敢抗旨,快,快扶我去更衣。”

第四百五十八章 京口之役(一)

京口对岸,江北的漕渠岸边,这里是从东京调动过来的大周军水师主力的中军驻地,主帅韩通。

韩通瞪着一双大眼,板着一张不可亲近的脸,面无表情地念道:“采石水师拟定显德五年腊月初九日出动,于初十发起对京口水面的进攻。令,扬州韩通部于初十晨,一同进攻敌军东面,应尽力突破漕渠封锁,全军进入大江;若成功,则戮力攻打敌军东侧。并授侍卫司都指挥使韩通临机决断之权。江南前营军府,郭绍亲笔。”

韩通念完,“啪”地将军令拍在桌案,抬起头来。

回顾左右,两列武将都转头看着自己,除了他一个人坐着,全部都站着。

韩通问道:“诸位有何看法?”

一个武将转头道:“打呗!”

韩通点点头:“这回别再出篓子,要打就长点心,谁再给丢老子的脸,让那姓史的有话说;再那样,老子就没那么好说话了!各位马上去准备,初十一早就出发。”

又有人问:“万一那边天气不好,或者风向不对,该何如?”

韩通冷冷道:“就算天下下刀子,也得把战船划到大江里去!”

……

江宁城南边的周军大营,中军帐中却只有寥寥数人,郭绍看着坐在椅子上的几个人,李处耘已不在,他早上就离开去采石调动水师去了。郭绍自己也准备下午赶去采石水寨,此战事关重要,他想到水师船上鼓舞将士士气。

“万一皖口、池州被南唐军突破,采石渡口浮桥也可以弃守。”郭绍道,“只要消灭京口南唐军水师,韩通部就能与咱们汇合,也能从漕渠得到从我国后方来的增援,到时候再夺回采石;沟通大江南北的渡口也多了京口。”

他说罢又转头看向王朴:“我离开大营后,王使君以江南前营军府统协陆路诸部的决策权,史彦超、董遵诲等诸将都应听从王使君的意思。”

众将听罢抱拳道:“喏。”王朴也点点头回应。

左攸却劝道:“主公既然把水师兵权交给李将军(李处耘),大可不必再亲自上船。”

郭绍道:“将士们知道我在水师军中,作战可能会更戮力。此战事关要紧,将奠定攻南唐之战的胜利大局,左先生不必再劝了。”

一众人又谈论了一番,郭绍起身离位出帐。

不多时,卢成勇拧着一只大麻袋从中军大帐出来了,追上来把麻袋交给旁边的老将覃石头:“这是主公平素常用的东西,现在覃将军收好了。”

郭绍回头轻声说道:“叫‘王瑶’的妇人你看好了,别让她有什么危险。”他又忍不住强调了一句:“我平常去哪儿,都想让你跟着,独独这次留下你。”

卢成勇道:“末将谨记主公的吩咐。”

郭绍与一众将士随从走出中军行辕,远远看着营寨门口,那里有一群士卒在聚集,有的连兵器都没有拿。左攸循着郭绍的目光看了一眼,说道:“这些人是大营内的杂兵,将随咱们前往采石上船。早上在中军大帐内听到王使君和李将军在说这事,李将军预防初九那天风向不对,需要人划桨又怕人手不够,便请王使君从陆营调人过去;王使君找了一些民壮,还有各部尚可作战的杂兵。估计这事儿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