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部分 (第1/4页)

小�

郭绍呼出一口气,睁开眼,看见董遵诲也依样画瓢开始用那副刀叉。

董遵诲兴致勃勃,一脸投入。郭绍无论做什么稀奇的事,陪他的人都会受宠若惊地迎合,也会真正全身心投入其中,让郭绍感觉十分舒坦……这大概也是做皇帝的好处之一。

董遵诲学的也很认真,他本来就是世家子弟,坐姿动作十分得体,射箭的手也很稳定,竟能学得有模有样。

郭绍端起酒杯,董遵诲急忙双手举起琉璃杯,“臣谢陛下赐宴,先干为敬。”说罢仰头咕噜咕噜就把一杯葡萄酒喝干了。

郭绍露出笑容,看得出来董遵诲还是有点紧张的。他微微侧目,王忠便上前重新为董遵诲斟酒。

不过郭绍却不着急,他喝了一口,便尝到了醇厚的甘甜味道,与羊肉的咸味恰恰相反。这酒叫人想起了女人的温柔和美好。

这时董遵诲与郭绍谈起了将猎物送给村民等事,二人相谈甚欢。

郭绍在细细品尝其中的各种滋味,那种放松后平和的心境,是长久紧张后舒出的一口气。

吃罢午膳,郭绍从袖袋里掏出一折纸来,递给董遵诲,轻描淡写地说道:“枢密院的任命状,朕已批复。虎贲军右厢二万步骑,今后便由董将军统率。”

董遵诲急忙单膝跪地,双手接来,说道:“末将定不负陛下委以重任!”

董遵诲见郭绍点头,不再言语。当即便站起来抱拳谢恩告退,他先后退几步,然后转身走出房门,在门口他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见阳光从洒从雕窗洒进来,端坐在椅子上的皇帝一脸温和的笑容,也正看着自己。那光明威仪的人,如春风一般的目光,叫董遵诲心下一片亮堂,仿佛看到了光辉的前程!

……

幽州南院,萧思温不动声色中,颇有微词。认为耶律休哥镇守幽州不力,怪他无事挑起周国愤怒、惹祸上身。

“黄河、长江南北沃野千里,南人亿兆人口。而今周国正值强主当国,大辽不避锋芒拖延时日,便是不合时宜……”

耶律休哥不服道:“郭铁匠算甚强主?”

萧思温道:“郭铁匠起于微末,进退之道、用兵之法,今日你我也见识到了。其几年时间南征北战,连灭数国,多次雷霆之势平叛,本就是勇武之辈;以卑贱之身,迅速晋升高位,并斗赢实力更强的大将赵匡胤、张永德等人,能聚拢周国纷乱的各方势力,并且服众统摄文武凝成一团,可见他治内也有一番心智手段。”

萧思温顿了顿,语气加重道:“且不论郭铁匠此人是否强主,臣以为,大辽兴亡,重在此人!”

耶律休哥听罢恼羞成怒,在可汗面前一再请战。

他在此战中未立寸功,带兵攻津、涿,拳头打在墙壁上似的;又去围堵袭扰后方的周军轻骑,却扑了空。耶律休哥对萧思温的言辞十分生气,但只有用战绩说话,才能硬气!

不料众大臣都不支持他!

耶律休哥回顾左右,众人纷纷避开目光。耶律休哥气急攻心,脸上忽然露出冷笑来,心道:本帅获胜时,屠戮易州你们纷纷叫好,现在稍有失利便翻脸不认人!

这时一个大臣进言道:“周国固守涿、固(安)、新、津防线,大辽难以突破。大军不如暂且退回草原。周国人可能在温渝河、桑干河等地再筑新城,待其分兵把守,我们再寻机各个击破。”

“终于找到了好借口!好一个诱敌分兵,各个击破!”耶律休哥冷嘲道,他是最不愿意放弃的人。

那大臣脸上有点僵:“不然,大辽十几万人、数十万马匹驻扎幽州,长此以往,消耗大辽全国产物有什么好处?也只能这么对峙僵持,毫无作用。”

耶律休哥道:“切勿目光短浅,幽州产物,你们很多人每年都有享用。说甚分兵?幽州城就在桑干河岸边,一旦周国人在津州北面河岸筑城,则可直攻幽州;现在咱们大军威胁下,周国敢上来筑城?”

耶律休哥转头冷冷看着萧思温,“我记得萧副使也曾说幽州对大辽至关重要。”

萧思温说不出话来。

……辽军在幽州呆过了冬天,一直未能有效地大规模出击。周国人也固守南边防线,毫无动作平静无事。几十万大军的战场上,竟如一潭死水!

周辽两国大军在河北战场过完了元宵节,辽军终于把主力骑兵从幽州撤走,迅速北上。其步兵大部及辎重留在幽州,周军获知消息也拿离开的辽军毫无办法。

郭绍立刻召集大臣武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