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阿史那卑是李师古的心腹亲信,一个纯粹的职业军人,带兵打仗绝对是把好手,却完全不懂经理之道。李师古为示宠信,授权他自行任命将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阿史那卑亲睐的都是能打仗的猛将,能写会算,能说会道的文人在他眼里狗屁不是,他任用的军料院使跟他一样不擅经理库房,所拨付的军费每每超支,因为索要军费,阿史那卑不止一次打砸平卢军军料院,常年高居该院黑名单首位。

李茂探知这个消息,就派青墨去郓州找在支度使幕府做巡官的张掖帮忙,骑兵战斗力强悍,所耗军费惊人,阿史那卑又是有名的鬼难缠,李茂判定惯会充当受气包的张掖一定跟他有交集。果不其然,张掖这个巡官没少跟阿史那卑打交道。

阿史那卑是李师古的亲信,本身又担负着拱卫郓州的重要使命,若不是他的火爆脾气每每先把事情搞僵,军料院又岂敢因为军费超支而故意为难他?但事情已经出了,双方都下不来台,就必须有人出面化解,主持支度府的贾直言把任务交给张掖。张掖的小聪明在于化隆这等饱经沧桑、人情练达的大将面前一文不值,却很能哄得住阿史那卑这样的职业军。

张掖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先把阿史那卑稳住,待取得他的信任后,便施展柔软身段,上蹿下跳,左右穿梭,为阿史那卑疏通关系。自然是无往不利。

干这种事阿史那卑没有经验,见张掖上蹿下跳,陪吃陪玩陪尽笑脸,自度自己是万万受不了这份罪,便打心眼里感激他。他是个直肠汉子,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张掖肯真心帮他,那就是自己的朋友,为朋友两肋插刀亦在所不惜,何况出兵助剿本是分内的事。

因此当张掖告诉他李茂有难,希望得他援手时,阿史那卑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与李茂约定在叶硕渡北庄外围歼裴家兄弟。

之所以选中叶硕渡北庄,主要是此地距离厉山镇不算太远,一路上有大片的树林可以掩饰行踪,此外叶硕渡北庄外地势平坦、宽展,视野良好,极其适合骑兵集团冲击。

第141章 谁是黄雀谁是蝉

李茂和阿史那卑约定的会合时间是三月十二,为了让裴家兄弟把全部军马摆出来,李茂精心策划了这一引蛇出洞之计,以自己为诱饵诱导裴家兄弟实施围点打援。李茂要诱出裴家兄弟这条大蛇给阿史那卑打,裴家兄弟则以李茂为诱饵欲钓李昹、陈万春上钩,来一个围点打援,凭借地利、人和之势彻底打垮官军,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知晓李茂这一计谋的只有参军郑孝章一人,郑孝章劝过李茂,态度却并不坚决,在他看来这无疑是速胜的不二法则,裴家兄弟手上有两千军马,此番来救叶硕渡有一千五百人,按照常规动作来打,势必要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且迁延的时日越长变数越大,毕其功于一役,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但李茂把自己当成诱饵风险实在太大,稍有不慎,就会落个打蛇不成反被蛇咬的悲催下场,郑孝章因此劝李茂再三思,后见李茂决心已定,他便没有再劝,自古富贵险中求,高收益虽伴随的就是高风险。

除了郑孝章外,李茂未将自己的计划告诉第二个人,现在看来这一切虽然有些冒险却都是值得的。

阿史那卑,突厥人之后,其祖先在隋唐交际时曾雄霸草原,威名赫赫。李唐王朝初饱受突厥侵扰,后经李世民、李治、武则天三代帝王的不懈打击,盛极一时的突厥王国土崩瓦解,一部内迁归附,一部西迁,留在草原上的部落也不复旧日之盛。阿史那卑家族内迁已有一百多年,他继承了祖先的姓氏,身上却已流着唐人的血。

为了赴李茂之约,阿史那卑特意为他的骑兵更换了装备,五百骑兵皆披重装,马亦披甲,五百重甲骑兵在叶硕渡北庄以南叶河以北的狭长地带展开集团冲锋,其势可谓排山倒海,对装备简陋、训练不足的匪兵从一开始就形成了碾轧之势。

这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大屠杀。

奉命潜伏在叶硕渡北庄外的黄仁凡完成了导引阿史那卑进入战场的任务后,便开始执行他的第二项使命——率部救出李茂。李茂骑上了黄仁凡带来的军马,却并不急着离开,他留在战场观察形势,待看到裴家军在平卢军骑兵的冲击下业已溃不成军时,李茂决定直插裴家兄弟的指挥中心,虎口拔牙,一举捣毁裴家兄弟的战斗意志。

按照事先的分派,左右两队亲兵迅速出动,在一片混乱中逆流而上,直奔裴家兄弟设在叶硕渡东北角的大本营。

战场形势逆转如此剧烈,让自幼饱读兵书,但战场经验相对欠缺的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