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 (第1/4页)

祝九笑的*光灿烂,似乎辽东已是他的天下,似乎李茂已经龙袍加身,似乎他自己已是紫袍玉带,封侯拜相。

李茂思忖片刻,下定决心说:“你去辽东,给我打个前站。”

想在辽东打片江山并非李茂触景生情,一时心血来潮,自李师道来郓州后,他就萌生了这个念头,且越来越强烈。

李茂的历史知识虽然极度贫乏,但中唐李师道的大名还是听过的,李师道后来是做了节度使的,并且最终走上了起兵反叛朝廷的道路,他是弟承兄业,还是兵变篡位,李茂不得而知。但大势已定,以他现在的实力只恐无从更改。

果然李师道做了节度使,作为李师古的心腹,淄青岂有自己的容身之地?眼下的田庄,将来登州的生意,到时候还不是水中月镜中花,风吹浪打,皆是虚幻。

想到这一节,李茂的心就痛的难以名状,在这个动荡的年代,若不想如蝼蚁般卑贱地活着,就必须挺起腰杆,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出一番事业,不求成王封侯,至少为自己、亲眷、故旧朋友谋一席立足之地。

桑容他不是很熟悉,也不是完全信得过,即使桑容的辽东城能容纳他,他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命运再度交在他人之手。至于书丞,他是一棵比很多大树更粗壮更繁茂的藤蔓,但藤蔓就是藤蔓,再强壮也不可能自己直起腰来,他需要攀附更强大的树才能实现自己。

他在辽东的命运几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或是覆灭,或是沦为他人的附庸,以他的聪明审慎,后者的可能性更大,这也是一个不能托付后半生和子孙后代的人,强烈的危机感是逼迫李茂下决心在辽东另辟新天地的根本原因。

祝九和毛太公皆非池中之物,两个人都富有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他们可以充当自己的开路先锋,他自己现在虽然已经失势,却还在铜虎头兼着职务,在铜虎头内也有强大的盟友,海东商社是铜虎头利益所在,他们还会继续支持自己,此外辽东诸城番抚慰使虽然只是个空衔,却在名份上占了便宜,师出有名总胜过名不正言不顺。

以苏卿的精明强干,登州的海东商社必将红红火火地办起来,它可以为辽东的开拓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援助。

最后,桑容和卑沙城,书丞的靠山寨也是一个可供利用的资源。

在李茂说出自己的计划前,他已经规划好了每个细节,而今正式说出来,他的心里感到无比畅快,他看人不错,祝九的确是个开拓型人才,他开疆拓土的愿望似乎比自己还要强烈几分。

祝九是个干才,李茂计议已定,他立即行动起来。第一步是去找郭良,淄青河北等地,青壮男子多在军中,务农百姓多是老弱,这是各镇节度使强根弱末之策,好处是老百姓即便饿死也无力反抗,坏处是老百姓经常饿死。

想在辽东立稳脚跟,必须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靠这些老弱不行,郭良混江湖多年,认识的破家**无产者众多,从中招募一伙亡命之徒组建李茂说的先遣团不是难事。

第221章 你不说;我不动

祝九到底是当过家做过主干过大事的人,又有收拢流民主持建设田庄的经验,对在辽东怎么立足,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先研究一下辽东的地理风情,平卢军早先就驻扎在辽东地区,安史之乱后才南迁淄青,时隔四十年,一些老兵还健在人世,他们思念故土,还记得辽东的情况,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祝九放下架子,收敛脾气,虚心向他们请教,对辽东的地里风情有了一个囫囵的认识。下一步他找到郭良,按方抓药,招募诚心愿意去辽东冒险的伙伴。

郭良这些日子混的也不大如意,早有心找个机会转转运,听说祝九要去辽东,觉得大有可为,也十分上心。

先遣团第一批六十人招募完成后,毛太公便从郓州赶了过来。祝九有当老大的潜质,但训练军马的手段却很一般,这从叶硕渡之战上即可窥出一斑,毛太公则不同,他大半辈子都在军营中度过,又具体主持过新兵训练,由他来主持练兵比祝九要有效率的多。

这老儿在郓州这些日子无所事事,常拿着棒棒糖在街上哄诱无知少女,夜晚爬墙去**家照料人家生活,又拿出大把的时间去安抚那些丈夫常年在外的寂寞少妇,歹事、恶事、混账事没少干。后来惹了人情官司,也吓出一身冷汗,自此收敛了一些,每日早出晚归,喝喝酒,逛逛窑子,眠花宿柳,角抵打球,日子倒也过的逍遥自在。

接到李茂唤他来成武县操练军马的口信,老儿大呼爽快,狂饮一斗酒,夜御三少女。二日起个大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