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1/4页)

营啸、啸营虽只一字之差,性质却完全不一样,啸营是军士起哄所致,但若不加禁止极有可能会转变为哗变。

“禁军福利远超南衙诸军和藩镇边军,若北衙失势,势必不可继续。”杜黄裳淡淡地笑了笑,“某人真是处心积虑啊。”

“今日申时第五守亮上表说头晕目眩,需要回宅休养,他前脚离开,后脚右军大营就发生了营啸,这不是明摆着的嘛,幕后主谋就是那老阉。”

王叔文一口一个老阉,说的李忠言和突吐承璀脸色一阵白一阵青,变幻莫测,煞是好看。王叔文却丝毫不觉,依旧说的慷慨激昂:“老阉该杀,不去此祸首,只恐难过此劫。依臣之见,当调集精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杀此贼,如此营啸可平,大事可成。”

王叔文不曾在军中呆过,分不清“营啸”和“啸营”的区别,一口一个“营啸”,说的众人掉了一地鸡皮疙瘩。

李淳问李茂:“有把握吗?”

李茂沉吟道:“果然他是幕后真凶,岂能没有防备。目下殿下可用之人屈指可数,急切恐难下手。再者,北军既已啸营,此刻杀他无异于火上浇油。倒不如……”

李茂望向杜黄裳,杜黄裳接过话说:“火上浇油不好,要给他来个釜底抽薪。北军将士恐厚禄不保,故而啸营示威。那么就让他们安心:给第五守亮加左监门卫上将军,各军将领各加官一等,即刻兑现;再从内库拨出七百万贯钱,北军将士每人赏赐五十贯,即刻兑现,监门卫卒每人赏赐三十五贯,即刻兑现,威远、金吾两军赏赐三十贯,三日后兑现,金吾、千牛两卫卒各赏赐二十贯,月后兑现。”

青墨插话道:“威远、金吾两军劳苦功高,赏赐反不及逆反的监门卫,不知将士们听了会不会发动营啸。”

杜黄裳闻言并不生气,和颜悦色地对青墨说:“事急从权,有功之臣将来必有厚报。”

李淳担保道:“待度过这一劫,小王亲自wei劳两军将士。”

有了这个承诺,青墨不再说什么,他跟威远、金吾两卫并无什么瓜葛,只是路见不平说句公道话罢了。

李淳又问王叔文、王伾此计如何,二人很想挑出个毛病一二三来,怎奈,一则事急,二则自己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三则杜黄裳的计策的确有用,又有李淳和李茂的支持。无奈,二人便明智地表示赞同。

杜黄裳的计谋虽然得当,但要动用这么大一笔钱,并非易事。李适当政后期国库连年亏空,根本拿不出七百万贯钱,内库里倒是财货堆积如山,但管理权掌握在宦官手里,这些宦官与俱文珍和好,兔死狐悲,见有机可乘也公然为难。

大盈、琼林两库使公然声称内库为皇帝私有,无皇帝手诏,任何人不得擅自取用,包括皇太子在内。

消息传回太极宫,王伾、王叔文心中冷笑,等着看杜黄裳的笑话,拿不出钱,北军将士的啸营极有可能演变成哗变,明日的大朝会若不能如期举行,政局大坏,形势不堪设想。你杜黄裳不是能么,你把钱变出来啊。

杜黄裳也陷入两难境地,大盈、琼林两库使是奉旨为难,没有皇帝手札就不能取钱,没有钱过不了眼下这一关,皇太子能不能登基称帝还在两说,又哪来的什么皇帝手札。欲破此怪圈其实也不难,用点暴力即可。

使用暴力公然劫夺内库,自是诛九族的重罪,这与矫诏又不同,矫诏虽然也是诛九族的大罪,但口宣诏令,并无实际凭据,事后只要无人追究,便是一笔糊涂账,所谓胜者无罪,只要能成事一切罪过皆可抹杀。

而公然带兵劫夺内库,那是惊天动地的大举动,是抹杀不了的罪状,将来一旦有人据此发难,后果不堪设想。

“我来。”

急难时刻,李茂挺身站了出来,杜黄裳眼睛一闭,泪如泉涌。

李淳也眼含热泪,握着李茂的手,动情地说道:“此恩永生不忘。”

王伾、王叔文也唏嘘了两声,以目下情状论,太子若能顺利登基,李茂位不失卿相,将来更是前途无量。但若干下了这一桩勾当,便是把前途性命交在了别人手上,时时刻刻受制于人。这是怎样的高风亮节。换位想一想,他们二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因为李茂一直和李淳走的近,二人对李茂一直有些看不惯,但二人心里也很清楚,李茂不出头把钱从皇帝的内库里掏出来,眼下这一关谁也过不了,将来谁也没好日子过。

这么一想,二人再看李茂时的目光就温柔了许多,难得地唏嘘了两声。

李茂得到兵符后,从威远军中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