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部分 (第1/4页)

,一举打开局面。

一切准备就绪,李茂开动宣传工具,将重新丈量田亩的原因、意义广而告之,使成德人都知道官府行此举的意义,推行之后对他们的现实好处。

再明确告知豪强大户:抗拒丈量田亩,举兵造反是一条不归路。只有幡然悔悟,及时回头才是正道。对悔悟之民,官府既往不咎,绝对不搞秋后算账那一套。

在舆论上占据了制高点后。

李茂亮出刀枪,调集优势兵力全面开花,重点击破,被选中的七户人家已被李茂归入敌人的行列,对付敌人手段可以不论,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七户豪强在官军的扫荡下,户户家破人亡,又背负上了抗拒朝廷的恶名,株连所及,子孙后代也不得翻身。

昨日还是河北一等人家,人上人,眨眼间从云端跌入淤泥,落了个万劫不复。

榜样的力量是惊人的,七户豪强的事迹经过右厢的广为宣传,终于被成德地方豪强所接受,对抗的声音忽然消失匿迹。

成德大地上燃烧了三个月的反抗之火一夜间平息了下来。

第604章 太平记 续

这年的夏末秋初,苏景来到幽州,他在洋州刺史的位置上三年考满,回京待选,接到妹妹苏卿的书信后便到了幽州来。

李茂现在这里紧缺行政人才,尤其是刺史一级几乎无人可用。苏卿说服兄长与其在长安那边论资排辈慢慢苦熬,不如来幽州,幽州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李茂跟苏景进行了一番长谈,对大舅哥的能力、志向有了一个大概的判断,他决定将苏景安排去恒州做观察副使,取代薛戎主持成德六州行政事务,事情没有最后确定,却被薛戎抢了个先,薛戎举荐他的胞弟薛放出任恒州观察判官,协助他主持恒州政务。

薛放在地方上转了一圈后于元和末回到长安,拜司农少卿,去年冬因被言官弹劾行为不检而丢官,一直在京赋闲。

薛戎内举不避亲,要求起用他兄弟,加上芩娘从中说和,让李茂难以取舍。倒是苏卿主动找李茂提出让苏景退出,理由是苏景只做过一任洋州刺史,在任期间政绩平常,主管六州政务恐力有不逮,万一闹出乱子反而有损声誉,不如先让他做一州刺史,慢慢历练成熟,再委于重任。

苏卿的体贴让李茂十分感动,这个看似难解之局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开了。

李茂和苏景又谈了一次,不久任其为深州刺史,希望能将深州打造成成德的模范州县,对薛氏兄弟形成一定的制约。

苏景一到深州就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李茂制定的重新丈量田亩政策,深州境内所有田亩重新丈量,户口重新登记造册,按实际田亩数缴纳两税。

隐匿的田亩被查出征税,豪富人家再隐匿人口便不再有实际意义,深州的人口一夜之间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这些人中多数无立锥之地,而沦为城市雇工和豪富人家的佃农。

重新丈量田亩,按实际田亩收税,重新登记户口,极大地缓解了财政压力,减轻了小自耕农的负担,但土地兼并仍然尖锐,贫富差距仍没有得到彻底改善。

放弃抵抗的地方豪强们现在也是大唐的子民,地方非但不能没收其财产,反而必须给予保护。

破解之道是官府主导招募无田流民进行屯垦,待生田变成熟田后,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让渡于贫民。

同时订立法规,规范土地买卖,严格限制豪强随意兼并土地。

成德境内有大片的无主荒地,屯垦济民的模式还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至于人稠地满之后怎么办,李茂没有细想过,苏景也没有深入去思考。

他们都算不得高明的棋手,只能盯着眼前两三步去看。

呼吁裴度回朝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迫于压力李恒终于长庆二年夏秋之交下诏征裴度回朝。李逢吉顿感压力倍增,为了对抗裴度带给他的压力,他决心跟郭韧谈一笔交易,以修补二者之间濒临破碎的关系。

遥想当年,李全忠得裴仁勇、裴仁静、裴仁渠三兄弟相助攻破郓州城,建立讨伐淄青第一功,坐稳了义成节度使的宝座。

裴家三兄弟却并没有因此鲤鱼跳龙门,获得重用,三人出身微末,只因机缘巧合被李师道火线提拔,才得以出人头地。

城破之时,三人一为卢龙军都知兵马使,一为后院军兵马使,一为扬刀军兵马使,俱为淄青大将。

战后如何安置三人却成了一个难题,三人本是微末之人,猝然获取高位,名不副实,若按归正的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