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部分 (第1/4页)

恰当此时,有一名精悍的僧人大步走进大殿,报道:“佩刀军到了。”郑孝章悚然一惊,秦墨道声无妨,问:“何人领兵。”答:“是我,李国泰。”却见一便衣大汉昂首直入大殿,冲秦墨撩衣下拜,秦墨笑道:“山野闲人,不值得李都统如此大礼。”李国泰道:“国泰是总管一手栽培起来,做人不敢忘本。”秦墨这才将他搀扶起来,指着郑孝章说:“郑总管吃人陷害,你要为他辨明冤屈。”

李国泰和郑孝章见了礼,道:“若非秦总管点醒,我差点误伤了大总管。”

郑孝章笑道:“秦总管,你还想让我糊涂到几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秦墨从袖子里取出一张名单交给李国泰,道:“这些人都有干系。”李国泰唤来助手:“全部控制起来,等秦总管回城慢慢审问。”

小沙弥收了机弩,对李国泰道:“这案子归内保处管,这个人还是由都领监押。”

李国泰点点头,对秦墨说:“恭喜总管收得高徒。”一声令下,众人将郑蒲芳拿下,上了钢铐脚镣,正要带走,小沙弥道了声慢,走到郑蒲芳面前,将手中家伙亮出来,说道:“是个假的。”郑蒲芳恼羞成怒:“既是假的,何不早说,你这孩子,好不诚实!”

众人哈哈大笑,天色已晚,外面张栓还在追捕郑轮和孙如河,模范军被冲散后,到处都是散兵游勇,并不平靖,因此决定留一晚再走。秦墨引众人去偏殿,房屋虽然破败,却清扫的干干净净,卫士烧来汤水,拿来干粮。郑孝章心里放不下,坚持要问个明白,李国泰也对秦墨现在做的一切很感兴趣,他自诩对幽州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却被秦墨瞒的死死的,心里很有些挫败感。

秦墨喝了口茶,转了一圈念珠,淡淡说道:“二位一定听过昭武九姓吧。”

第712章 这仅仅只是一种讽刺

张栓率军冲散了郑轮和孙如河,却怎么也找不到郑孝章、郑蒲芳、方铭、郑通等人,派人回去报讯,苏卿十分紧张,一夜不敢合眼,到天明时分,佩刀军有人回报,郑孝章已经在蓟州城西八十里的古大将军庙被截获,正由秦墨、李国泰押解回城,午后便到。

苏卿这才松了口气,问文书丞:“秦墨,他,难道是假疯?”

文书丞摇摇头,表示并不知情,苏卿道:“他办事总是这么云里雾里,让人难测高深,好在没有酿成大祸。檀州方面有什么动静吗?”文书丞道:“听闻幽州生变,郑浦修传令戒备,谨守城池,并未有什么出格的举动。”苏卿道:“得赶紧知会庄统领,小心那个……擦枪走火。”说完又笑问:“‘擦枪走火’这典故从何而来,我问了好几个人都不知道。”

文书丞道:“怕是又出自哪部佛经吧,我也不大明白,只是常听燕王说起。庄统领是个谨慎、持重的人,手里兵马也不多,不会主动生事的。”说罢召来判官,以苏卿和他的名义知会庄园无命令不得主动出击。

命令刚发出去没多久,李国泰又派人回来,告之苏卿和文书丞郑孝章系被人诬陷,而今真相大白,凡郑孝章故旧一个都不得伤害。

文书丞劝道:“人还没见着,还是等见了面问明了再做论处,左右就是半天时间。”

苏卿道:“这样最妥当。”

因为那些话,那些被收监的郑孝章故旧就暂时没放。

这日黄昏时分,秦墨、李国泰护着郑孝章回到了幽州城外,苏卿、文书丞、陈光道、张栓等留守幽州的高级将吏尽数迎候在新城北门外。

郑孝章远远望见王府的冠盖,滚鞍下马,趋步向前,向苏卿请罪。苏卿忙扶起郑孝章,好言安慰道:“是我糊涂,差点被奸险小人挑拨,自家残杀起来。让大总管受委屈了。”

郑孝章沉痛地叹息了一声:“是孝章无能,敌人潜伏在眼皮子底下尚且不觉,差点酿成了大祸。”苏卿道:“九姓用心深沉,害死了两位公子,李国泰,你一定要为浦仁、浦诚报仇雪恨。”郑孝章道:“不敢因私而废公法。”苏卿道:“今日我便豁出去被燕王责罚也要为浦仁、浦诚兄弟报仇雪恨。李国泰,你听真了:幽州境内但与九姓有牵连者,宁枉勿纵。”

李国泰得令而去,自昨晚拿到秦墨的那份名单,他便已命人着手抓人,因情节翻转太过剧烈,潜伏在幽州城内的九姓党羽措手不及,被内保处按图索骥,一抓一个准。

现在有了苏卿的这句话,内保处又可以扩大范围,清除一些跟九姓党羽有沾连且他们不喜欢的人了。

文书丞向郑孝章赔罪,言情势混乱,他不得不采取措施将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