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页)

得拿出来晾着,要不粮食就捂了。这样有个几回,就可以收进地窖了。吃的时候拿出来去磨了就是。

杜仲平听得连连点头,方胜又嘱咐他:“等开了春,快入夏的时候还得拿出来晒,那个时候容易长虫子。”

杜仲平笑道:“我们自己干这个起码也得等明年了,到时看你们怎么做,我们跟着就是了。”

忙了一会儿,赵八与杜安已经赶着车拉了一趟苞米回来了。趁着卸车的功夫,方胜到了两碗水来,二人喝了水,也不多歇,忙忙的赶车又走了。

方胜对杜仲平道:“要趁这几天天儿好,所以忙了些。今年有你们帮忙,时间就没那么紧了。”

二人又忙了一阵,将高粱晒了有一少半了,期间杜安他们又来了几趟苞米回来。方胜直起腰,看看日头,道:“且歇一会儿吧,我去做中饭,你先直直腰,等他们这趟回来吃晌午饭。”

杜仲平点点头,一边用手捶着腰,这活倒不累,只是总要弯腰,一上午下来就有点受不了了。

他缓了一会儿,又去哄了会儿谨儿,进屋的时候方胜已经快手快脚的把米下了锅,大饼子也摊上了,盖上锅盖正在烧火。

见他进来,让他帮着烧火,自己又去切了一大碗咸菜,教他道:“家里干重活的时候就要吃得咸点儿,要不顶不住。你家杜安我已经告诉了,别喝外头的水。我家里早上烧开了一大锅水晾凉了,你们就喝这个。你们在南边长大,到这边来平时不怕,赶上累得狠了的时候,就容易水土不服,还是注意点好。”

杜仲平连连点头,心中十分感激。赵八和方胜自打他们来了就没少帮忙,自己好不容易来帮点儿忙,方胜连这种自己都没注意到的地方都想到了,可见十足把自己家放在心上了。

中午吃了饭,各自又忙开了。如此过了两天,终于把地里的苞米都拉回来了,堆在院子里好像一座小山。众人累是累了点,但看着粮食都收回来心里实在是高兴。

这天吃过晚饭,赵八就对杜安说:“把你家院子收拾一下,咱们明天去把苞米秆子和高粱秆子拉回来,就放到你家去晒吧。拉个两天,我估摸着咱们两家烧的、喂牲口的就都够了。冬天只再买点儿好碳,点火盆就够了。李二哥忙完了就能来帮你砌火墙,他手艺极好,烧上一捆柴火就能暖半天。”

杜安二人点头应了,第二天果然就开始拉柴火,晾的杜家满院子都是。杜家彻底不用为柴火发愁了,只是怎么堆放还得赵八腾出空来教。

——————————————————————————————————————————

经过几天的高强度劳动,杜家两个没干过农活的人渐渐适应了这样的日子,天天早起收拾停当了就去隔壁帮忙。

二人十分用心,明年自家有地也得这么干,趁着现在有现成的老师可得好好学学。而且经过这几天的帮忙,两家人越发的融洽了,感情越来越好。

杜仲平十分心疼杜安,这个奶哥哥自小和自己一起长大,虽说是下人,可也从来没干过农活。自从母亲兄长先后去世,只有他们二人加上个谨儿相互扶持,终于熬过那段日子。

他心里明白,杜安替他吃了不少苦头,只是他人小力微,帮不上忙,只得狠心装着不知道。到了后来有机会离开杜家,就一意带着他远远的离了那里,替他脱籍也是自己唯一能为他做的了。

这几天眼见着杜安黑了瘦了,有时晚上自己替他挑手上扎的刺,发现他的手掌心里已经起了不薄的一层茧子。

杜仲平就抽空托王嫂子买了好大一筐鸡蛋,只说是要给谨儿吃的。王嫂子以为是小秀才嘴馋了,又脸嫩不好意思说,所以推到小孩儿身上——三岁大的娃娃就是拿鸡蛋当饭吃,也吃不了那么一大筐,好有一百多个了。

好在天气凉了,也放得住,又正好农忙各家没空去集上卖,卖给杜小秀才倒是两便。

杜仲平欢欢喜喜拿着鸡蛋回去要给家里几人补补,丝毫不知道嘴馋的帽子已经扣到了自己头上。

他们这几天都是在隔壁吃饭,所以杜仲平就直接把鸡蛋拿到了隔壁。那二人见他拿了这么多鸡蛋来,十分过意不去,并不肯收。

杜仲平就道:“原是我嘴馋了,又不好吃独食,只得拿来共享了——胜哥且放心,我们三个人,你们只两个,断是吃不过我们的。”

方胜被逗笑了:“你们仨加起来都吃不过他一个,这会儿又来说俏皮话。”心里想着他二人连着帮了好几天忙,没说一句辛苦,人情已是欠下了,再加点吃食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