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教这几年隐隐有东山再起之势,此事若传扬出去,对本门有害无益,所以我才不准你们私下谈论,防止无意将此事传扬出去,这道理你们可懂得?!”说这话时,江绍堂那严肃的目光不仅看向了秦朗疏,同时也看向了他身後的二人。

要知江绍堂此人会被称为“绵里藏针”,乃是因为他平日里对人一向极好相与,可一旦遇到原则问题,他的立场却是最不容动摇的。因此被他此时的目光这样扫过,在场的另外三人顿时都不敢多说一句话,见了此景,他又叹了口气道:“你们还小,有些事现在想不明白,便先听了师父的话罢……”那话中的忧虑之意,竟让一向伶牙俐齿的李安平,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不过经那日之後,铁剑门内果真再无一人提起那宝剑之事,时间久了,大家几乎都淡忘了这个小小的插曲。而秦朗疏回到了铁剑门之後的生活,除了每日练功比剑,偶尔帮师父下山办事之外,还要帮师弟瞒著师父下山摸鱼,帮师妹进山里去找她某日遗失的碧玉钗,帮师弟师妹调解这吃吃喝喝,玩玩闹闹的个中关系。不仅如此,就连那天他在山下救下的小童,亦会偶尔加入他的师弟师妹中,为他带来各种烦恼和欢笑。

这忙得不亦乐乎,不可谓不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时间过得飞快,只弹指一挥间,便来到了五年之後。

第四章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晃五年过去,秦朗疏已从当日意气风发的少年郎长成了一位高大威武的英俊青年,但性格却益发沈稳老练。他的成长自然还不仅於此,──那日与梁慕宇的几位手下交手,他虽是占上风,却也发现了自己在剑法的技艺修为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事後他不仅和师父多番讨教,独处时更是时时细心揣摩,以至於这五年来他的剑技日精,更是在上个月剑宗与气宗的对决中,一举击败了气宗出云谷的同辈第一高手燕九仙。

但秦朗疏并不满足於此。练功多年下来,他已深知剑宗易成,气宗难练,──若是两人练习的时间相同,则时间越长气宗的赢面越大。因而此战虽胜,他每日的打坐练功却丝毫不敢放松,但求能一心一意循序渐进,让自己的功夫在一年之後更上层楼。

自秦朗疏胜了燕九仙的那一仗已有月余,这日铁剑门掌门江绍堂携了妻子下山,往江阳镇雷火堂为曹老堂主拜寿,门内长辈同往者七八,留下的小辈便由秦朗疏,李安平和江锦霞几个每日带著在院里练剑。这日午饭过後,秦朗疏正独自在屋内处理些门中杂务,忽闻得窗上两声轻叩,他诧异的抬头,只听窗外一人朗声曰:“秦大哥,上次见面已逾一年,大哥这一向过得可好?”

秦朗疏听得这个声音,摇头浅笑,正欲回答,却听那人又接著道:“对了,近日闻得秦大哥在比武时胜了那出云谷年轻一辈的第一高手燕九仙,小弟我亦觉得与有荣焉,特在此给大哥道一声恭喜了!”

这次那人话音未落,秦朗疏已走到窗前,猛一下拉开窗,笑道:“何必每次出现都如此出人意表,一年不见,竟学会跟你大哥来这酸腐的一套吗?”

那少年与秦朗疏隔窗而立,先是不慌不忙的抱拳行了一礼,紧接著却大咧咧的翻窗而入,再行一礼,方才道:“秦大哥,我又来了哩!”

仔细看那站在房中的少年,只见他生得是眉如柳叶,目似秋水,一张樱桃小嘴笑时却总是爽朗的微微咧开,露出几颗整齐的皓齿,小小的鼻尖微微翘著,自有一番俏皮风味。再一细看,这风流俊俏的少年眉宇间还有些童年时的影子,却不是那梁慕宇又是谁。原来自五年前那一别,梁慕宇不日便带著西南之地的百年大户梁家的拜帖上铁剑门登门道谢,那次之後更是每年必有几日上山拜会,而秦朗疏也依当日之言,逢他上山之日便抽空相陪,两人谈天说地,斗剑比武,不亦乐乎。

真要算起来,他们两人五年来相处时间统共加起来不过半月,且每次见面都相隔甚久,却从来都未有生疏之感,这个种原因,既是由於梁慕宇的坦荡爽直不矫饰,也是因为秦朗疏的沈稳包容不计较,两人性格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正应了古人的那句“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只见梁慕宇向秦朗疏行礼之後,便自顾自的在屋内寻一处坐下,随手拿了桌上秦朗疏的茶盅灌了一大口,大声赞道:“好茶!好茶!”

秦朗疏见他一副牛饮的姿态,却还不忘附庸风雅一番,分明是耍宝逗自己发笑,便笑道:“许久不见,贤弟的轻功越发厉害了!你这一番进来,铁剑门内竟无一人发现,而愚兄竟是连你到了窗外都还毫无所觉,真可谓是……”

“秦大哥!”梁慕宇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