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页)

孝心就够了。能把那边的生意弄好就是帮了我大忙,先生要的诸多药材,还要靠你去弄来。伺候先生,旁人也行,这桩事却非你不可,可不能大材小用。”

平安郎扶着奚吾坐在短榻上,挨着子文,自己站在下手,低头道:“蒙叔叔夸奖,小侄惭愧。前日里给先生寻的沉香都是假的,先生为此很是生气,转回去就生了这场病,说来,小侄也有责任。”

子文安抚道:“不干你事,先生体弱而已。”转头又嘱咐奚吾:“乌饭正热,尽早吃了罢,免得凉了又伤脾胃。平安郎跑了许多路讨来的,莫要辜负了他一片好心。”说罢,管自低头吃水。

奚吾望住平安郎,平安郎也微笑回望他,目光坦荡,满面无辜。

作者有话要说:洗佛节,也叫浴佛节,佛诞节。资料里说宋代洗佛节南方和北方日子不一样,北方是腊月初八,也就是腊八那天,南方是四月初八。之前在南北朝、唐、辽初,还曾经定过二月初八。因为后世都沿袭四月初八这个日子做佛诞日,所以我在文中选择了四月初八做洗佛节。节日的风俗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资料,也不晓得是不是有错漏。

另,洗佛水是甘草茶煮成的“香汤”,僧侣在洗佛节那天,在寺庙的浴亭里对释迦牟尼佛像用这种水淋佛,对佛祖进行一次洗浴。浴佛时除纪念佛祖的诞辰外,也有洗涤人心的污秽黑暗、洁净众生的心灵之意。煮洗佛水一次都煮很多,除了洗佛用,余下的是可以喝的,不是我原先想象的给佛像洗过澡流下的水。乌米饭是乌菜水泡米蒸出来的饭。洗佛节的时候寺庙会用乌米饭和洗佛水招待来祭拜的信徒。

8

8、时疫 。。。

转眼春去夏来,一日热过一日。

今夏的雨水少得稀奇,碧水河的水位下去很多,露出一大截黑突突的河床。

城外的水田缺水得厉害,没日没夜地从碧水河抽水灌溉,也挡不住一株株正要抽穗的禾苗软垂下去。陷在烂泥里的鱼虾螺蛳吐着泡泡,在烈日下有气无力地等死。

眼瞅着要收成的稻谷干死在地里,百姓急得如火上房,成群结队到府衙门前求告,求府尊大人想想法子救命。

严太守领着百姓求了几次雨,跪也跪了,拜也拜了,祭也祭了,求也求了,老天爷却连个喷嚏都不肯给。

眼见得今夏粮食颗粒无收,百姓们都慌了神,春荒了许久,就等这次夏粮下来充充饥肠,却赶上如此大旱,再不弄些粮食,怕撑不到秋收就通饿死了,有心计的早悄悄跑粮行里买些粮食备荒,一不留神消息传出去,百姓们想想不错,便都开始抢购。

江宁是大城,府库里着实不少存粮,放出去尚能勉强压住粮价,不至暴涨,周遭的乡镇粮米却早已有价无市,推车挑担跑来城中买粮的络绎不绝。

官府不敢敞开卖,派兵把着粮行门口立死规矩,一户一月只得买一斗,由里正录了簿子统一来买,绝不散卖。

一斗粮,小户人家四五口人的,掺些杂粮菜叶煮些汤粥,勉强可够一个月果腹。遇到人口多的,怎样也不够吃。有穷得叮当响的人家,分明有份额却摸不出一文钱买粮,无奈把自家份额卖给别人,换几个干饼,两条咸鱼,吃完了,却再没有了。草根树皮观音土,能吃不能吃的都吃了个精光,还是不够,怎样都不够。

严太守发了加急文书四处去调粮,可是今年江南大旱,四下里都遭灾,便是求到了京里,一样无能为力。

渐渐的,城中便开始有挨家挨户讨饭的饥民,有人好心能给些残汤碎饼,但总是缺粮的人多,想周济却是有心无力。

有几家大户发善心,开了粥棚施粥,无奈人多粥少,每天还是有人陆续饿倒在路边,再也起不来。

天气炎热,饿死的人又掩埋不及时,没过多久,城中便起了时疫,饿还没饿死,病却病倒了一大片。生病的固然要吃药,不曾生病的也都慌张地四处寻摸些药来傍身。也是江宁府一向富庶,即便粮价日高,多数百姓家里或多或少还都有些余钱,平素还捂得死紧要留作棺材本,此刻时疫汹汹,再也藏不住,纷纷从瓦罐墙角里挖出来,去买救命的药。因此,城中各药局一时间人潮汹涌,尽是求医买药的人。有吓昏头的,瞅见那些明明不对症的药,也先抢着买回家再说。

奚吾的一苇堂也是如此,求医的,讨药的,还有干脆来这里等舍饭的,每

8、时疫 。。。

日里塞得水泄不通。子文临时派了五六个小厮过来帮忙,茭白还是累得眼圈发青。奚吾更不用说,已经连着有两三日不得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