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2/4页)

的么?今儿再哭一个呀~你哭得好了,我就放你进去~”

段晖被他纠缠得没法,眼看时机要过,便一剑杀了这人,大喊一声,众将士见状一把脱了破烂的外袍,露出精良的铠甲,一阵喊杀声中便冲入城去。

慕容乔正在睡觉,得知此事后赶紧命人关门闭守,怎奈段晖已经带人冲入,杀了守城将士,直向慕容乔所在的内城奔去。则阳城的守军本以为萧云朔走了,早就放松了警戒,一时兵来不及穿甲,马来不及上鞍,甚至有人穿着内衣举着刀就跑了出来,还没挥动几下就成了大虞精兵刀下的冤鬼。大秦第一大将毛飞,号称无敌,有万夫不当之勇,才出来杀了两个人,就被流箭射死。城内于是惊慌失措,百姓四散奔逃,慕容乔正带了宫中侍卫要出来迎敌,忽然听人报说城外十里有大军杀来,尘土飞扬,喊声震天,怕是少说也有十几万兵马。慕容乔知道大势已去,急忙带了姬妾金银在侍卫的掩护下向后门逃走,谁知一到后门,段晖早带了人等在那里,一见慕容乔,大喝一声,手起刀落,便了结了他的性命。身边的侍卫和姬妾丫头也无一人幸免,都随他们的主上向阎王爷报道去了。

一听说主上死了,大秦其他城邦也赶紧纷纷向大虞缴械投降,于是萧云朔只损失了一千兵力便得了大秦全境之地,在重赏提拔了段晖之后,萧云朔命人就地补充兵士粮草,待一个月后,继续向北方进发。

这一边萧云朔得了能人良将,继续开疆扩土,那一边楚如悔调理内外,与吐壁渐渐建立了强硬的外交。萧云朔精彩的战果,让楚如悔在外交谈判上有了更多的砝码;楚如悔出色的内政,也为西南的军队持续提供着粮草和兵源。

一晃半年过去了,萧云朔还在西南没有回来,然而除了传来的捷报和送去的兵册,两人竟谁也不曾给对方送去一封信,写过一个字。

这一边弘毅阁里,秦行师忍不住问道:“陛下领兵在外,半年未归,公子都不担心么?”

楚如悔答曰:“陛下领兵,西南无人可挡,如悔有何可担心的?”

那一边大军帐里,段晖看不过眼,进言道:“陛下常年在外,一切政事全都交予丞相,难道不怕丞相专权,篡国乱民么?”

虞武帝哈哈大笑道:“要是如悔想要朕的国家,朕就给他又能怎样?”

段晖大吃一惊,继续进道:“就算丞相忠心可鉴,日月可表,可重大国事总该陛下亲自过目……”

虞武帝拍拍段晖的肩膀:“有如悔在,朕比自己当国还放心,有什么过目的必要呢?”

虽然两人一直保持着互不联络的状态,却在粮马调动、外交行军之事上保持着惊人的默契:这边兵马一动,那边粮草绝对提前三天到达;那边刚与人提出条件,这边就大兵压境驻而不发。以至于各国纷纷派出密探频繁在驿站码头活动,然而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截不到两人之间的通信密谋,直把人恨得敲桌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只能乖乖被两人牵着鼻子走。

转眼年末,西南战事已经接近尾声。萧云朔的大军一路扫过西南山地,那些闻风丧胆的小邦吓得赶紧递交了降书,乖乖做了大虞边境的行省;至于那些不愿归附的番邦,也都被萧云朔打得要么服了软,要么干脆丢了命,只剩下几个孤立的小城还在负隅顽抗。于是萧云朔留了道氏兄弟、刘霸贤和段晖在那边继续收尾,自己则带了楚沈二人和陆士元班师回朝。

王师凯旋归来,京城百姓自是欢天喜地,早早就算着日子。那天一大早,百姓们自发摆出了点心茶果在街边等着,因此王师一入南康城便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热情的慰问,楚沈二人一路高头大马挥手而过,陆士元更是在一群女孩子的欢呼声中得意得满面春风。

留了大部分的人马在外城歇息,三人带了少部分侍卫进了内城。武德殿前的阶梯上,楚如悔早率领了百官盛装相迎,待到一群人走近一看,却是只有三人,不见皇帝。

“陛下怎么没回来?”秦行师问道。

沈文远满脸无奈:“一进南康城陛下就不见了,想是讨厌这些琐碎的仪式,一个人先跑回宫去了吧?”

“如果陛下回宫了,内廷怎么没一点动静?该不会是有哪国的密探在城里,趁机对陛下不利了吧?”刘禹将军很是担心。

“那倒不会,南康城里的安全防卫还是不错的,况且若真的有人对陛下不利,倒是该让人知道,才对他们有好处。”楚应铎解释道。

自始至终,楚如悔都只在一旁静静听着,不发一言。待到众人都相信了陛下无事,便将三人迎入殿内,奏起钟鼓,摆起宴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