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裟忝遣幌悠�沂忠涨芳眩�臀���幌壬缘绕�蹋�然嵋黄鸪晕抑蟮拿姘伞!�

赵慎没料到严子溪竟然打算亲自下厨,心里十分高兴,忙抢着上前当帮手,倒是真正的随从方铭被自家王爷一个眼神制止,摸摸鼻子站到一边当起了闲人。

等严子溪的三碗清汤挂面出锅,几人又狼吞虎咽地吃完,一轮旭日早已跃出了山头。赵慎想着山间也是无事,索性遣了方铭先下山等着,自己陪着严子溪一道前往听风寺。

作者有话要说:

☆、18

听风寺里僧侣不多,除了方丈清远禅师,便只有两个十来岁大的小沙弥。严子溪和赵慎到的时候,寺里的早课已经结束,两个孩子穿着半新的灰色僧袍,一个拿了扫把清扫落叶,另一个拿了帕子擦拭院中的石像,稚气未脱的脸上一片虔诚,连个头都是相差无几,看起来颇为喜人。

寺庙位置偏僻,上下山都要花费一番周折,因此香客寥寥,这个时候更是难得有人到访。严子溪刚一进门,两个小沙弥就停了手中的动作,齐齐向着门口的方向望过来。见到来人是严子溪,两个人眼中都露出了欣喜的神色,争相跑上前来道:“严施主又来看师父了?他老人家前几日新从涿县浮云寺得了一批经文,眼下正在房中整理呢,施主不妨在前殿等等,我们这就去通报师父一声!”

“清远大师在整理经书,为何不喊你们一道帮忙?”严子溪在书院待久了,见到孩子便不自觉地带起了三分笑意,弯腰摸了摸两颗光秃秃的小脑袋。

先前拿着扫把的孩子抢先说道:“唔,师父说礼佛讲究心诚,我们心性不定,不能糟蹋了那些东西。”

“胡说,师父明明是怕我们捣乱,才不要我们共同整理的。”个子稍高一些的小沙弥立刻出声打断道。

“明明是你总是捣蛋,师父上回还夸我来着!”

“那是师父说你向来心浮气躁没有定性,这会终于能坐上一个时辰了,很是难得,这也能叫夸么?”

那两个小沙弥长得虎头虎脑的,连拌起嘴来也格外有趣,赵慎在一旁看着,不由失笑。严子溪像是对这副场景早已习惯一般,弯腰对他们俩道:“两位小师父日后还要继承清远大师的衣钵将佛法发扬光大,怎能被区区的打坐难住?依我看,大师对你们俩肯定是十分满意的。不过我今日来找清远大师,其实是有些要事想同他商量,可否劳烦两位小师父替我传个话?”

那两个孩子一听,顿时不再吵闹,不约而同冲着严子溪点头道:“严施主在这里稍等片刻,我们这就进去通传。”说罢,便一阵风似的往后头的禅房跑去。

严子溪看着那两个身影消失在了拐角处的门洞里,这才笑着摇了摇头,转头对赵慎道:“这两个孩子一个叫慧空,一个叫慧净,都是丰县农户家的孩子,因为家里实在穷苦养不起,就从小送到了山上来,如今和清远大师一道生活,互相也算有个照应。我这几年每年都来寺里走动,因此他们和我算是相熟。”

赵慎了然地点点头道:“是两个聪明孩子,可惜尘缘太浅,否则假以时日,说不定还能有所作为。”

“尘缘浅有尘缘浅的好处,久居深山,虽然日子清苦一些,但不用卷入俗世纷扰,倒也能保留一份童稚天性,也算是一种福气了。”

每当面对着那对师兄弟,严子溪总能想起小时候的自己。曾几何时,自己也是这般天真稚嫩,整日在山间无忧无虑地奔跑嬉戏,日子虽然清苦,却没有一丝烦忧。只是,短暂的安宁,毕竟还是假的,人总是要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这么说起来,最没有福气的,就是你我二人了。”赵慎想了想,觉得严子溪的话听起来颓丧,却也有些道理。就好比赵慎自己,自幼长在皇家,虽是养尊处优,却连一起长大的伴读都保护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家人遭难,等到再大一些以后,皇子间关于储位的斗争愈发激烈,原先仅存的那点天真早就在尔虞我诈中消磨殆尽,现在回想起来,失去的总是比得到的要多。

他二人正在说话间,就见那慧净小师父又一路小跑着出来,对他们客客气气道:“师父说昨日大雨,原以为严施主今年不会上山了,既然来了,那正巧帮他一起去看看新到的经书。我和慧空不懂这些,也只有您能帮上师父了。”说罢,又看了看赵慎,笑道,“这位施主看着面生,想必是第一次来,小僧这就带着您四下转转,等师父和严施主忙完了手上的事情,便邀请施主一道去后院喝茶。”

赵慎知道那清远大师和严子溪是旧识,故意支开自己想必是有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