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4页)

该是碰巧来了葵水。

容紫年纪尚轻,自然是不知道的,竟以为自己趁机干了奸淫之事。

念及至此,叶添两眼一黑,几欲晕厥过去。

24、牢狱

京城重狱。

牢外大风呼啸,自门板缝隙而过,有似凄厉哀声。

木栏外脚步声且急且轻,听上去却不像是狱卒的动静。

待夏念白睁了眼,刑部主事王正已然立在栏外,身侧狱卒提了一盏灯,正点头哈腰,掏了钥匙将门打开。

夜色中夏念白五官弥了一层暗影,却依旧掩不住那英气的线条。

只是灯火照的近了,才觉得这人未免太过于苍白了些。

见王正进来,夏念白靠着冷灰石墙,欲用劲起身,后背的凝痂鞭痕竟登时撕裂。

烛火摇曳,映着白衣后缓缓渗出的猩红血渍,揉出一种惊悚的意味来。

夏念白虽神色宁定,却还是不经意微微敛眉。

前日才到京,昨儿个便给大理寺押着提审了一次。

朝堂上未见杨桃,列席的官员也都是老官场,说的竟是些个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话,那些人久居京城,都知道杨桃和仲廷玉博弈已久,不到最后见分晓,自然不会有人傻到标明自己立场。而这次私通勾结事宜,怕是那些个明眼人也都看得清楚,不说透罢了。

可那副审的都御使却是个没轻重的,见夏念白寡言少语,只是矢口否认,大有逼其招出实情之势,当场与堂内判了五十鞭。

幸得去旁观的大臣看不下去,忙出言阻拦,这才使夏念白免受皮开肉绽之苦。

但还是有几下子伤了的深,眼下牢狱霉湿,已经流脓发炎了。

王正忙屈身上前,双目泛红,

“夏大人,您受苦了。”

夏念白一听王正唤自己大人,心里明白。

却不动声色。

王正见夏念白没有开口的意思,转身挥退了身后狱卒,继续道:“这些日子,为了杨桃的事,尚书大人寝食难安,那杨桃自打给言官弹劾,气焰甚是嚣张,没少辱骂夏大人,那话说的难听,下官简直是难以启齿。”

语毕,便去打量夏念白的脸色。

夏念白面无表情,目光落在狱中一处,空空荡荡的,叫人什么也瞧不出。

王正见夏念白反映淡漠,喜怒不形于色,想他也是并非愚类。

记得半年前与京城外夜谈,就觉得此人性子虽冷,但沉默寡言之外却是言词得当,毫无纰漏,眼下倒是自己疏忽了,如此一来,夏念白只会觉得自己太过虚伪。

王正话锋一转,“话又说回来,那杨桃骂的最多的,自然还是尚书大人,毕竟是。。宿敌嘛。。。”

夏念白正脸去看王正。

终是等到了一句实话。

王正又道:“大人是明白人,卑职也便打开天窗说亮话,之前大人因拖延战事遭弹劾,托卑职求助与尚书大人,尚书大人也是鼎力相助,眼下,也算是知恩图报…”

见夏念白不语,又道:“这朝中人心叵测,尔虞我诈的事多了,难免遭人暗算,此次事宜,虽说是尚书大人借你一用,可也尽力保你万全,比那些个不明不白做的替死鬼的,总是好上许多。”

夏念白音色冷清,“念白记得尚书大人的好,却不知尚书大人此次嘱大人前来,却还有什么事?”

王正喉头一梗,“夏大人,卑职方才所言句句肺腑,已是将大人当成了自家人,可夏大人此言,却是见外了,大人这样受辱,卑职却不能自发来看看大人么。”

夏念白暗自慨叹。

这个王正比上次那个员外郎更懂得拉拢人心,到底是老滑头了。

这席话,明知是假,却听上去舒坦了许多。

夏念白轻叹了口气,“王大人恩德,念白感激不尽。”

王正微微颔首,“大人莫要客气,毕竟…也是一条船上的人。”

夏念白心生无奈,却也不得不点头。

王正又道:“尚书大人已经打点好了,大人过不了两日,便可沉冤得雪,无过出狱。”

夏念白静默半晌,声音沉静,“莫非杨大人…”

王九闻言,些许尴尬,声音犹犹豫豫的,拖延道:“自然。。也是无事了。。”

见夏念白眼底淡漠,又急忙道:“虽说是杨桃已将自己开脱干净,但大人给杨桃书信这件事,还是为皇上所顾虑的,若不是尚书大人自皇上面前美言,大人怕是逃不了降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