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 (第1/4页)

大婚之后,我每夜留宿中宫,我的王后温柔贤淑,将起居照顾得犹胜从前。

休克与呕血之症再无发作,珃钦七年的春季大典,我与王后双双出现在乐山之巅,礼天祭地,祈福为民。

帝后琴瑟和鸣的事迹传遍都城内外,这年秋天,玉臣告诉我,苏允举家返回泸城故里,听说他的父亲身体大好,而他也将冯乙的针灸之术掌握得炉火纯青。他的妹妹随夫君远嫁到了南边州郡,虽然离国都甚远,但却与泸城很近,一家人等同仍在一起生活,合家安乐,十分快慰。

我放下心来。

果然,只要我放下,一切都会变得美好。

如果这是你的心愿,那么我愿意让你如愿。

也许,是让所有人如愿。

我舍弃,我甘愿。

只要,你安好。

299苏允 – 放心

离开京都的那天,枫叶正红。

我回望长乐山的秋日淡云,想象着祭祀那天万民朝拜的景象。

那日别后,便没有再入宫。不太敢相信会这么轻易放下,但他确实做到了。

回想他最后一次让我拥抱,只觉得心仍会疼痛。

亓珃很瘦,比想象中还要瘦,拥住了还觉得不够,真想紧些,再紧些,好止住那孱弱的轻颤。

我想我会记住这个人,再也不会忘记。

虽然,不是他想要的那种,但我是真心想要他快乐幸福。我想他能明白。

是在回乡的路上遇到月娘。她站在临江的高崖,跨前一步便是万劫不复。

父亲留意她上山,唤我去救人。我飞身将人抱上崖头,她倔强的不肯流泪,说:“为什么不让我死?”

我们把她带回泸城苏府。

最初的时候她不跟任何人说话,几次寻死,都被母亲救了回来。母亲最是心慈,也向来很有耐心,敏敏归家也会找她聊天,慢慢的便也说起了缘由。

与我们猜测的相仿,这是个遇人不淑,负心人痴情女的故事。月娘本是勾栏中人,赎了身出来才知道那男人早已有家室。月娘有了身孕却被赶出家门,走投无路,唯有自戕了结残生。

苏家书香门第,遵从儒道,守礼方正。但父母都不是那胶柱鼓瑟的人,对月娘关怀备至,不曾因她的出生有一丝嫌弃。

父亲对月娘说,人生在世且对得起天地良心,莫用旁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别人如何看,并不重要,生命无价,且莫做那傻事。

月娘渐渐回转心意,只是身子越发重了,有时陪母亲出门进香购置家什,也会引来侧目的眼光。

苏家在城中乃士族之户,收留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渐渐便起了多少风言风语。

我问月娘今后有何打算。

她敛衽为礼,说了盘算多日的打算。

她说不想再连累苏家,打算搬出去离开泸城,回家乡把孩子生下,安稳度日。

我问她,家乡可还有亲人。

她点头,却并未回答。

我知她其实并无着落之地,便将与父母商量的决定告诉了她。

她听完便跪下了,流泪摇头:“不,苏大哥,我不能再连累你。我这身子肮脏难堪,怎么能玷污苏家青白的名声。”

我扶起她道:“你既叫我一声大哥,便是苏家的人了。你应该也知道我与青儿的事情,终此余生,我不会再娶其他女子,你嫁进来,爹娘只当又收了一个女儿。你的孩子便是苏家之后。”

月娘泣不成声,跪着不肯答应。

我不擅言辞,最后还是母亲把她劝服。

喜事办得简单,城中流言便也止了。月娘从此唤我大哥,与敏敏姐妹相称。她的孩子出世不久,敏敏也有了身孕。两个都是男孩,父母虽对无长孙留后仍有芥蒂,但对我的决定从无怨言。

敏敏归家时,祖孙三代同堂吃饭,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小语和绻心也特别喜欢逗俩个宝宝,月娘知道他们的事后便让孩子认了干爹。敏敏笑话小语自己都还是孩子,怎么也不肯把自己的孩子认个娃娃干爹。偏小语与那个孩子特别投缘,每次敏敏来都央着求告,闹得不亦乐乎。

我成亲后的第五天,有来自京城的特使打马上门。他递给我一个锦盒,跪下的姿态十分恭谨,说道:“此乃君上特赐与苏大人的新婚贺礼。”

我打开锦盒。

里面躺着两只玉觞。并非我还给他的那一对,而是龙凤喜尊,刻着百年好合的吉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